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郁喆隽:哲学之有用与无用

当代哲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首先其规模较小,其次社会对该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似乎所有人认为对哲学可以发表一点见解,而实际上他们对哲学的了解并不多。这是因为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只有少量,或者说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内容。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的哲学,仅仅是为了考试。

而学习哲学的人往往会遇到哲学“眼中体”的情况,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有极大的反差。学哲学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在探索世界的真理,但是普通大众则会认为哲学家是算命先生,父母可能认为哲学是无法养家糊口的职业,朋友严重哲学家整天无所事事。同时哲学工作者和大众之间存在着鸿沟,当代学院哲学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高深、傲娇和孤芳自赏的。

为什么要谈论哲学是有用还是无用?

为什么要以哲学为对象探讨是否有用?该命题背后存在内涵和形式化限制。

1、什么是哲学

我个人喜欢马克思·韦伯,他说研究哲学的人在定义哲学和宗教等概念时要谨慎。韦伯说宗教学的定义是宗教学的阿尔法和贝塔,是最初的也是最后的问题。如果能在一开始将研究对象定义清楚,则无需进一步研究。

哲学,philosophy,古希腊语是爱与智慧的结合,即延某一曲径无限向智慧这一目标靠近。人无法一蹴而就达到智慧,也无法止于至善。任何时候,当我们更加接近智慧的时候,都会对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智慧产生怀疑。

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当代哲学面临的很多曾经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如形而上学的问题,已经渐渐被自然科学、实证科学所取代。西方最初的大学,无论是博洛尼亚大学还是巴黎大学,在其建立之处都设立两个学院-神学院(上帝和信仰)和哲学院(其他),但随着大学不断发展,分离出了各种各样的学院,于是出现了哲学地位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哲学原先在整个科学大厦中是大主教,由它来确定哪些属于科学,哪些不属于,以及学科间如何分类。但是现在,哲学则是小工的做法,仅仅是做局部、细小的问题。可以说哲学在当代是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的。

2、哲学是不能学的

康德曾说人不能学习哲学,而只能学习哲思。康将哲学当作变化的而非是恒定不动的知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面,大众对于食物的食材、烹调方法十分讲究,但对于大脑接受的信息则不加筛选,导致大脑中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

哲学并非现成的真理。哲学家不是智者,无法回答所有问题。人需要用独立的思考来代替现成的回答,不要期待现成的答案。

在哲学角度看有价值的回答与随意的回答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有理据,有不可动摇的前提。“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我从早年以来,曾经把大量错误的意见当成真的加以接受。从那时起,我就已经断定,要想在科学上建立一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作为我的信念,我就必须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严肃的把我从前接受到信众的所有意见一齐去掉,重新开始从根本做起。”(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意见是可以随时被打散的,而根本则是稳定的。

哲学的工作就是追求根本的理据,即德语的Grund,追寻理据、根本。这种根本的就是logos,或者说“道”。哲学能将一切对象变成哲学的对象,包括哲学本身,即哲学的自返性(reflexivity)。

3、何谓“有用”

除了“有用”,人还追求什么?“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生活就像奥林匹克赛会;聚到这里来的人们通常抱有三种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买卖以赢利,但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做旁观者,冷眼静观这一切。”(毕达哥拉斯)

我们对哲学是否有用都是从侧面来回答的,这就是哲学的特色,所谓“功夫在诗外”。我采用一种消极和否定的方式去回答这一问题。总结来说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即当我们追求一个物的功用时,不要反过来被他限制住了,我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并非仅仅追求其实际的功用,实际功用是派生的。

哲学之用

一个人受过哲学训练,就会有连贯、自洽的逻辑能力和清晰思辨能力,能够一眼看出别人在胡诌什么。

比如,当别人说“事物总有两面,要一分为二地看……”,但是莫比乌斯环则不存在反面,所以大前提是错误的,结论也不成立的。

再比如,“存在即合理”,但是其原文和翻译的过程如下:

德文: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英文: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中文: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任何不合理的事物,即因其不合理,便不得认作现实。”

“合理”是合乎理性的意思,而非道德上正当、可接受的。

实际上,黑格尔说的是存在的都是符合理性的,而我们则改成了“合理”,犯了休谟提到的“应然”和“实然”的错误。

对当今哲学的期待

在这个时代,哲学可以做些甚么事情?

在现代这一碎片化的时代,是否存在让所有人达成共识的、值得追求的价值?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将我们这个时代描述为无思(thoughtless):“没有头脑的鲁莽、无可救药的迷茫,或是自鸣得意地背诵已变得琐碎空洞的真理——在我看来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人的条件》)。哲学家有时候会有这种残酷的冷静。

当世人仍沉浸在时代的狂欢中时,哲学家往往能冷静的分析其存在的弊病,保持着少有的清醒。

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现在人们总是带着面具游走在社会、学术界中,鲜有直面本心的时候, “认识你自己”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当然这非常难以做到,需要我们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大量的阅读,也需要以少数的,所谓异质化的文化以作为参照,审视自己文化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苏格拉底提出人的三重面貌,第一层是“电鳐”,即瞬间释放力量,让人失去反应和应变能力。

第二个是“牛虻”,哲学家有责任和义务去不断提醒政治共同体,它可能处于一个自鸣得意、固步自封的状态。

第三个是“思想助产士”,这可能是哲学家最理想的状态,他们引导众人追求内心对于真理的渴望,用一种或残酷、或玩世不恭的方式,帮助人们开发其实早已蕴含在其内心的思想。在众人生产出思想后,哲学家会告诉人们这是你自己的思想。

维特根斯坦说“人在水中时天生就有上浮的趋势,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水底,越往深处潜,阻力就越大,也越孤独——进行思考也是这样。”学习哲学的学生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因为任何到达了博士及之后阶段的哲学研究均是孤独的,一方面没有人理解你在研究什么,另一方面,社会可能不会承认你研究的内在价值。

至于作哲学难不难,约翰·塞尔曾在采访中如此回答:“那简直就是谋杀,绝对的。我比较过……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怎么做哲学,你早上起床,眼前就有一堵巨大的砖墙,你不得不面对这墙。你每天做这些事情,直到最终有一天你在那堵墙上打开了一个洞。就是这种感觉。”

同时,哲学也是柔软的,阿兰·德波顿说:“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在面对坚硬的现实社会,学习哲学可能会让你找到一个相对柔软的方式去化解冲突。

从经典到未来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人对人工智能爆发的诸多担忧,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造物主的烦恼”,如夏娃亚当在伊甸园的故事,是否面临失控的烦恼?

技术演进可能引发巨大的伦理和社会风险,而这值得我们从哲学角度来加以未雨绸缪地审视。

5月12日

2018第三届金融哲学高峰论坛

复旦大学郁喆隽教授将为大家带来人工智能的哲学解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30B0P92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