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本书,起初是因为那些一句话的概括:
我读想要探索的,是两件事:
对本科读书会
为什么会读书的人少,想读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人多?读书作为选项之一,在日常生活里,如何与其他更有趣/简单/刺激的选项共存/比拼……读书这回事,除了方法,意愿,还有什么,是很难过得去的门槛?
对教学与研究
所谓回到历史现场,体贴古人心意,可是古今生活方式不同——比如说,古人没有手机,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保持联系,一天的时间怎样管理?我们习以为常的,却远离古人的生活方式。
读后的收获是,未必是“人心不古”,而是生活日新月异,“工具不古”。那些我们以为是工具的,潜移默化,竟日渐变成习性与思维的主宰。好比科幻电影里对人工智能的恐惧:由奴仆到主人。
软件,比如微信,刷朋友圈。或者抖音……吃时间的利器。
硬件,比如手机,断电如断魂。
《娱乐至死》所描画的“电视”与“广告”,对现在的我们,几乎是历史。
但“媒介”及工具对使用者的影响,却是一个始终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
——爱读书或不爱读书的少年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换言之,不同时代的宠儿,爱好各有千秋。要适应时代,同时,尝试看清时代。
从前慢
古
近
现
TLDR
历史
人
法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