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弘道行者·朱丽瑶
欢迎加入2025思齐精读会,每月精读一本书.
在接下来的那个周末,我又去胡萨托尼克河边跑步。
我发现自己的感觉刚好符合教授们的科学解释。我不需要思考任何东西,积极正面的感觉就涌上心头。甚至一直到晚上,我在写感恩日记的时候,都能感觉自己和宇宙建立了联结,而且非常感恩自己活着。
当时,我在河畔停站了很久,出神地望着脚边的小小漩涡和覆盖在石头上的天鹅绒般的青苔。这周早些时候,我约见了著名电影制作人路易·施瓦茨贝里。
过去30年里,施瓦茨贝里的摄像机在全天候、无休无止地拍摄自然美景。
施瓦茨贝里制作出一批延时影片,它们令人屏息惊叹:镜头下,花 朵徐徐绽放,蘑菇撑起了菌盖,蝴蝶破茧而出,树木朝着天空伸展。
“这些画面可以建立起你与世界的联系,你可以真切感受到这些日常奇观引起的感恩共振。”施瓦茨贝里说,“地球磁场在一刻不停地振动,我拍摄并和人们分享的影片,记录的正是这种振动。
甚至,在大脑开始运转之前,你的身体就会本能地体会到感恩。”
施瓦茨贝里还制作了一部名叫《生命之翼》(Wings of Life)的纪录片(旁白由著名影星梅丽尔· 斯特里普担任),全面呈现了蜜蜂和花朵之间的互动。
“授粉是发生在花朵和蜜蜂之间的美丽爱情故事,这件小事每天会发生数十亿次。如果它不发生,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将会变得完全不同。大自
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样的互动,那是让我们心怀感恩的魔法。”
我迷上了施瓦茨贝里制作的影片,因为它揭开了肉眼难以捕捉到的大自然的谜题。“让我们感恩的就是这些小事,”施瓦茨贝里说,“人们珍视的是和家人、孩子共度的一个个美好片段,比如,啜饮着咖啡、享用着美味早餐的星期天早晨。
那些时刻会令你敞开心胸,拥抱感恩。” 我知道施瓦茨贝里见过大自然的各种样貌,于是问他,什么景色依然会让他发自心底地赞叹并不由
自主地驻足欣赏。
“对于花朵开放,或蜂鸟和蝴蝶飞舞的慢镜头,我百看不厌,因为我对这些景象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大自然的美丽孕育了感恩。”
19世纪的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说过:“通往万物的最明晰的路径,就是那莽莽森林。”当我行走在森林中,站在山巅,或遥望大海时,涌上心头的是那种我只能称之为感恩的情感。
显然,缪尔和施瓦茨贝里在面对浩瀚宇宙时都体验过这种情感。
回家后,我注意到罗恩正坐在露台的躺椅上望着远山发呆。iPad放在腿上,但他似乎并没在阅读。
“你在做什么?”我问他。
“只是坐在这里。”我那位向来活泼好动的丈夫回答说。
我在罗恩旁边坐下。“那么,我也坐在这里。”
我们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太阳一点点躲到山后,看天空被一寸寸染红。我跟罗恩分享了散步的感受和“身处大自然可以激发感恩之心”的新理论。
我们不需要刻意感恩自己身处在这里、在这世上,因为大自然会展示它的奇迹,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份深沉的感恩。
“除了可爱的地球,我的灵魂找不到其他任何通往天堂的阶梯。”我自言自语道。
“齐柏林飞艇乐队说的?”罗恩问道。
“其实是米开朗基罗。他在绘制西斯廷教堂壁画的间隙在旁边写了几首诗。”
“真好。”罗恩拿起iPad,没一会儿,我们耳边就响起了齐柏林飞船乐队的经典旋律。
“你是在挖苦我吗?”我问罗恩。
“不,我只是突然意识到你是对的。成为大自然的一员是通往天堂的真正阶梯。”
黄昏的余晖笼罩着树林,暮色中,罗恩握住我的手。我想着,曾有多少诗作和歌曲歌颂爱和大自然之美啊。
不管我们沉浸在爱还是大自然中,灵魂深处都会涌起深深的感恩。
这或许是因为身体释放了催产素、内啡肽或其他化学物质,它们将我们和更美好的世界联结在一起。也或许是我们感受到的快乐让我们心怀感恩。
我们踏着感恩的阶梯,努力感受着宇宙之美。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本公众号只用于传播分享,如有任何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文案编辑 | 妙乐
审核 | 思齐精读会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