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耳熟能详德鲁克那句名言: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
也因此,坚信他们的企业、品牌或产品无一例外地为用户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价值——比如为用户提供了更智能新能源汽车;让用户喝到更好喝或者性价比更高的咖啡;或者为新用户推出更具吸引力的Apple16e。
但,为什么财务回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呢?可能原因有两个,这也是两个有关价值的新认知:
但是,很多情况财务回报却没有想象的好,为什么?
▍▏新认知1、实现了用户什么「价值」。
这里的“价值”可不仅仅是迎合了用户某个痛点,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实现了用户自己的什么「价值」——无论是愉悦感、社交需求,还是个人成长和改变......。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所说的「价值」依旧是站在你的角度或者立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肯定。
▍▏新认知2、存量时代和增量时代的价值模型差异。
众所周知,行业内存在一个平均的“价值”水平,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曲线。
在增量时代,你所提供的价值和行业平均价值水平比较,无论高低,其实不重要。只要你在这个赛道上能产生价值,跟着行业的发展你就能挣钱。
但在存量时代,局势则截然不同。如果你的业务创造的价值未能超越这个行业平均水平,那你无论怎么卷如何拼,提供再多新价值都是徒劳无功。
只有当你的价值超出行业的平均水平,溢出的部分才会给你带来优势,赢得用户,帮你获得那份额外的盈利。
所以,中国如此多大AI大模型,唯独DeepSeek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所提供的价值远超预期,超越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它不但让自己成为王者,成就了中国AI的辉煌,乃至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