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飞行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之上自由翱翔,承载着无数人飞天的梦想。但众所周知,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可不容易。
除了视力、身高、体重这些基本条件之外,招收飞行员时对身体还有一项特别苛刻的要求,那就是身上不能有明显的伤疤。这一点常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飞行员身上不能有伤疤呢?
说起伤疤,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伤小疤。但飞行员职业对于身体的要求远比普通职业严格得多,其中涉及到的首要因素就是高空环境下的气压问题。
我们知道,地球上不同高度的气压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气压也就越低。虽然现代民航客机的座舱都是完全密封并加压的,但也只能保持与海拔2000米左右相当的压力环境。正常情况下,这种压力对人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伤疤自然也不会受到刺激。
但是,飞行中难免存在意外情况。一旦飞机座舱出现失压,比如密封系统受损或意外破裂,这时舱内压力将迅速降低到高空标准(约万米高空的低压环境)。此时,如果飞行员身上有曾经较深且愈合后皮肤较薄的伤疤,就可能因为体内外压力的迅速变化,导致疤痕处的皮肤再次撕裂,引起剧烈疼痛甚至流血。
更进一步说,飞行员驾驶飞机时需要高度的注意力与身体的全面配合。在飞行过程中,尤其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经常会做出俯冲、爬升、滚转等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都会给飞行员带来巨大的加速度压力,通常能达到3-5倍甚至更高的重力加速度(即3G、5G)。这种强烈的加速度压力,会导致飞行员身体局部的血流、肌肉以及皮肤组织承受较大负担。
一旦飞行员身上存在较大的伤疤或者皮肤薄弱处,剧烈的机动动作很可能导致伤疤处组织破裂,引发出血甚至休克。更为严重的是,一旦飞行员因伤疤裂开而分散了注意力,就会直接影响飞机的操控和安全,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因此,不论是民航招飞还是空军招飞,对伤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伤疤都会被“一刀切”地拒绝。
以民航飞行员的招收标准为例,一般身体明显部位的伤疤长度不能超过3厘米。如果超过3厘米,则需要根据疤痕的位置、深浅、成因,进行具体的评估,以确保其在高空飞行时不会构成安全隐患。比如面部、手臂这些暴露部位的疤痕要求就比较严格,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安全问题,还涉及飞行员外貌形象对乘客的心理影响。
空军飞行员则要求更加严格。空军明确规定,飞行员不能为瘢痕体质,所谓瘢痕体质是指即使小伤口愈合后,也会形成明显隆起、易受刺激的疤痕,这种体质更容易导致伤口裂开。此外,空军招飞还要求面部、颈部、手臂(短袖以下暴露部位)的伤疤不能超过2厘米,而其他被衣物覆盖部位的伤疤不得超过3厘米。同时,所有伤疤都不得影响飞行员外形美观以及军容严整。
除此之外,对于伤疤形成的原因,招飞标准也有明确的限制。例如,由于纹身消除、打架斗殴、自残等情况产生的疤痕,即便很小,也可能无法通过政治审查和综合评估。这是因为飞行员不但承担着飞行任务,还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航空公司的形象。因此,道德和形象方面的标准也极其严格。
现实中,招收飞行员时都有严格的体检环节,涉及心肺功能、视力听力、心理测试、外科检查等多方面内容。任何明显超过标准的伤疤,特别是影响皮肤韧性和功能的疤痕,都将导致申请者无法通过考核。因此,很多怀揣飞行梦想的年轻人,往往会在报考飞行员之前进行自我检查和了解,确保自身条件达到飞行员的标准,以免在后期体检中出现问题。
当然,时代也在发展。随着医疗技术和航空科技的进步,如今对飞行员的伤疤要求已经比过去有所放宽。只要伤疤不明显、不影响飞行安全,也未必一定被拒之门外。
但无论标准如何调整,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飞行安全。因为飞行员的职业特殊性,关系着数百名乘客甚至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排除一切潜在的安全隐患。每一项看似苛刻的标准背后,都是航空历史上真实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正是基于这一点,飞行员体检才会如此严苛、细致,身上不能有明显伤疤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每一架飞机的安全起落,都凝聚着飞行员们严格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在乘坐飞机时能够安心舒适地享受旅程。
下次,当我们再次抬头望向蓝天,看着一架架飞机平稳飞行的时候,或许会想起,那些在万米高空驾驶飞机的人们,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努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