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按月/年订阅制SaaS模式是否已经过时?越来越多的行业看到了“按任务计费”与“按结果付费RaaS (Result as a Service)”的新机会,是否能取代老旧的SaaS模式?
一定不能做薄薄的数字化这一层,因为中国人不太愿意为服务付钱,不太愿意为软件付钱,这已经写在中国人的根子里头了。这个根子什么时候能改不知道,但是在可见的这五年十年是不好改的。所以中国老板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结果,钱都好商量,意味着只要没结果,钱怎么都不好好说。所以中国企业为软件,为SaaS, 为企业服务付费,这事儿都很难。
这里不得不提书中的案例一家无人矿区这个项目公司,他当时卖软件卖一千多万,但是你得上100个工程师,一算账就是亏钱,但是你会发现是谁买的无人驾驶这个套件呢,就是一家包工头公司,就是原来用人类司机来去运这个土石方的,他一年运土石方一个立方米的是5到10块钱,他能收5到10个亿,用了这个无人驾驶以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人类的司机是一个月工作20天到22天,无人驾驶28天,原来你人类司机一天一个人,一个人一方,你只能跑8个小时,无人驾驶工作22个小时,原来你是时速20公里,现在时速40公里,你这个数据做完以后,你就发现确实无人驾驶证能挣钱。这个人类司机是挺危险的,他这个确实有很多危险的东西,所以他们现在招募人类司机确实也很难,所以这个问题一算账,如果你是卖软件,一辈子都赢不了利,如果你是说我干脆变成包工头的组成部分,明年就盈利,能算得过账来了。
我们讲的说过去我们对包工头是个贬义词,我说其实大家尤其我这话是说给做软件的这些高智商的群体,做软件做SaaS,做企服的,我说你别看不起包工头,人家是上得了厅堂,喝得了茅台,然后下午厨房,人家管得了那些工人在这个冰天雪地之下有生命危险。这些工人你管得了吗?你可能管不了,所以人家收五个亿,你收一千万,就你认为你做的事很高大上,但人家只愿意付一千万,你觉得你这事儿做的事儿挺low,人家愿意给他五个亿,你这就是差别。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说AI应用的尽头是包工头是这么来的,因为他那个大客户就是个包工头,而这个包工头现在还觉得挺好。所以我说未来的AI应用尽头是包工头。你就没有扎到某个场景里去做重度运营的时候,你不成为包工头,你就不为结果负责。就是我讲的说AI应用尽头的包工头模式的核心逻辑是说未来的AI应用公司一定是为结果服务,你不能为结果负责,你就是赚不到钱,在中国就是这个环境。
中国企业软件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软件厂商都面对经营效益的压力,但我相信这些困难是阶段性的。只要坚定坚持创新产品、做强业务、提升管理正视挑战,解决问题,也一定会迎来辉煌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