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承办单位:《化学通讯》编辑部
二、主题、内容及要求
(一) 主题
“创新引领化学,科普共筑未来”
(二)内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实施,科学普及工作被赋予了更加明确的法律定位与时代使命。而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科普实践,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智慧成果。而化学,作为一门连接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基础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医药健康、能源转型、新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展现出强大活力。
在“一条主线,双轮驱动,四个坚持”的政策导向下,2025年化学通讯第五届科普大赛以“创新引领化学,科普共筑未来”为主题,鼓励广大参赛者聚焦前沿科技、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从生活化的视角出发,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思考,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化学通讯》诚挚邀请您参与本年度科普大赛。让我们用笔墨、镜头与创意讲述化学的魅力,让知识之光照亮未来的路!
(三)投稿要求
1、创作选题要求面向科技前沿或大众生活,包括且不限于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环境保护、新材料、能源革命、芯片制造、生物医疗、智能制造与控制、基因编辑及“卡脖子技术”等领域。
2、本次征文面向全国化学领域相关工作者和热爱创作的化学爱好者,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初/高级中学,以及化学化工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教学人员、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在读学生。参赛人员应以团队形式进行投稿,每个作品至少3人参加,且每人仅能提供2件作品。
3、本次大赛征文分为“大众科普”、“科普视频”、“非纪实科幻”、“中学知识科普”以及“专家约稿”五个投稿组别,请作者根据作品的内容注明投稿组别。
大众科普应面向生活常识或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技术科普(例:洗洁精到底对人体有危害吗?),鼓励以科普视频形式进行创作,科普视频应当生动有吸引力,非纪实科幻可对未来化学领域发展进行合理畅想。其中,“中学知识科普”栏目主要面向初高中生,其主题可包括奥赛题目解答及化学现象等,在投稿时应当有至少一位指导老师。
4、表现形式可以是文章、视频等,文章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不包括参考文献和作者信息),应配高清图片(原创图片为主,非原创须注明图片来源和文字说明,不可简单写来源于网络,要注明来源网站或者给出网址),题目自拟。杜绝使用AI等进行文字创作,一旦发现,将取消该团队的参赛资格。视频创作须注明使用的 AI产品(如有)。
文章写作格式和视频具体要求见投稿网站,“相关下载”栏目的专用文档。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CN/fileNotLogin/download
5、作品原创,未在正式刊物上和其他公众号公开发表过,不得抄袭、套改,涉及版权争议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不予发放稿酬,参选作品不能一稿多投。
6、作品要求主题明确,深入浅出,融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同时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可靠、如有引用或参考其他作品(图片、论点包括网页摘录)务必注明文献或网站来源。
三、投稿方式
投稿网站: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CN
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选择科普大赛标签,并使用科普大赛专用文档模板,否则一律视为不参加科普大赛。
投稿主题请用“科普大赛作品+题目+作者姓名”格式,并附件上传微信封面图片。
四、奖项设置
本活动不收取报名费,各组别设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0项、优秀奖若干。金奖1500元,银奖1000元,铜奖600元。除优秀奖只颁发获奖证书外,其他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另外,所有参赛作品可参与最佳人气奖和微信阅读奖励的评选。
五、参赛时间
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截止到2025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之后的投稿将不作此次大赛评选。
六、评奖及颁奖
征稿结束后,将主办方邀请的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等组成评委会评出金、银、铜奖,公布获奖名单。
七、注意事项
1、征文期间,来稿将在《化学通讯》电子刊(https://www.chemsoc.org.cn/library/newsletters/)或“化学通讯”公众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特别优秀的作品经过同行评审后有机会刊登于《应用化学》核心期刊上。
2、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添加时请备注:科普作品大赛咨询/报名+姓名,工作人员会将您拉入大赛咨询群,群聊里有工作人员将为您解答疑问。
工作人员微信:Artless_ZZY
3、投稿作品我们有权利在化学通讯网络平台发布。投稿作品的著作权人授予主办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4、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通讯》编辑部所有。
2025年4月
本公众号合作媒体(公众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ACS美国化学会、RSC英国皇家化学会、爱思唯尔Elsevier、MaterialsViews、Nano Research、分析化学期刊、应用化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科学材料站、邃瞳科学云、研之成理、高分子科学前沿、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温故社、化学加、CBG资讯、材料十、纳米酶Nanozyme、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蔻享学术、崛步化学、深水科技咨询、分子新天地、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无止境、JMST、今日新材料等。
好消息!化学通讯科研学术交流群建立啦!
在这里,你可以遇见来自各专业领域的小伙伴,解决科研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支持前沿问题的交叉合作,了解国内外大牛博士博后申请动态,我们的理念是交流促进科研发展。欢迎大家加编辑微信cyy1181306835邀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