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眼鸡的分类及背景
龙眼鸡是同翅目蜡蝉科蜡蝉属昆虫,又名龙眼蜡蝉、黄虫,长鼻子。体色艳丽;头额延伸如长鼻,额突背面红褐色,腹面黄色,散布许多白点;复眼大,暗褐色;前翅绿色,后超橙黄色,顶角黑褐色;足黄褐色,但前、中足的胫、跗节黑褐色;腹部背面桔黄色,腹面黑褐色,被有蜡质白粉,各节后缘为黄色狭带,腹末肛管黑褐色。
龙眼鸡分布于东南亚,在中国福建、浙江等地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成虫吸食枝干的液体,选好适宜位置,除受惊外,很少移动。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静伏在枝条下侧越冬。4月开始活动,5月交尾,经7—14天产卵;
雌虫产卵1块,多产于距地面2米左右的树干处。5月为产卵盛期,卵期19—31天。龙眼鸡主要危害龙眼树,盛发时密布于枝叶丛间,严重时能使树势衰弱,枝条枯干,落果或果实品质低劣;其排泄物可引致煤烟病。成虫体上有一种外寄生天敌,即龙眼鸡寄蛾。
二、龙眼鸡的形态特征
龙眼鸡,其成虫体长37 - 42毫米,翅展68 - 79毫米,体色艳丽。头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向前延伸的长鼻状额突,背面呈红褐色,腹面为黄色,散布许多白色小点。复眼大而暗褐色,触角短小,柄节圆柱形;
梗节膨大如球,鞭节呈刚毛状。胸部红褐色,散布小白点,前胸背板具中脊和两个凹斑,中胸背板色深,有三条纵脊。前翅绿色,外半部有14个圆形黄斑,基部有黄赭色横带;
中部有两条交叉的黄赭色横带,边缘围有白色蜡粉。后翅橙黄色,顶角黑褐色。足黄褐色,前、中足的胫、跗节黑褐色。腹部背面橘黄色,腹面黑褐色,被蜡质白粉,各节后缘为黄色狭带,腹末肛管黑褐色。若虫初龄体长约4.2毫米,呈酒瓶状;
黑色,头部略呈长方形,前缘稍凹陷,背面中央具一纵脊,两侧从前缘至复眼有弧形脊,中脊两侧至弧形脊间分泌白蜡,或相连成片。胸部背板有3条纵脊和许多白蜡点,腹部两侧浅黄色,中间黑色。
三、龙眼鸡的生活习性
龙眼鸡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昆虫,主要栖息于龙眼、荔枝等果树的枝头,吸食树液为生。成虫和若虫均以口针刺入树干和枝梢皮层吸食汁液,受害皮层会出现小黑点,严重时导致树势衰弱,枝条枯干,果实品质下降。其排泄物还可能引发煤烟病,对果树造成进一步危害。
龙眼鸡的成虫早春活动较少,4月开始活跃,5月上中旬频繁飞翔。它们吸食枝干液汁时,移动位置会左右晃动,选择合适地点继续取食。若虫和成虫都具备弹跳能力,若虫受惊时会弹跳逃走,成虫则通过弹跳或飞行逃逸。
四、龙眼鸡的分布范围
龙眼鸡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见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活在沿海丘陵地带,白天活动较多,夜间相对较少。雨天湿度大时,成虫会向树干爬行避雨。
五、龙眼鸡的用途
龙眼鸡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艳丽的色彩,常被制成标本用于收藏或教育展示。在一些地区,龙眼鸡还被用作油炸食品,成为当地独特的风味小吃。
龙眼鸡作为一种热带、亚热带昆虫,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在自然界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它对龙眼、荔枝等果树有一定的危害,但其艳丽的体色和独特的形态也使其成为自然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宠儿。通过了解龙眼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昆虫,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农林作物的危害。
图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谢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