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动物界全系列】半翅目—胸喙亚目

半翅目—胸喙亚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胸喙亚目

胸喙亚目(学名:Sternorrhyncha)是半翅目之下的三个亚目之一,包括蚜虫、介壳虫、粉虱等昆虫。胸喙亚目的物种在旧的分类被归入同翅亚目,该分类现时已废止。胸喙亚目的取名源于本物种的口器与头部的相对位置。特点为触角长,丝状;喙从前足基节之间伸出;前胸背板小,跗节一两节,经常不活泼,有些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如介壳虫等。

胸喙亚目的物种分布于全世界,皆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而且绝大多数均为农作物的害虫。许多物种无论是形态和/或生命周期均展现出变种现象,包括有:飞行退化、孤雌生殖,两性异形及完全社会性等。

1.下属总科

球蚜总科(Adelgoidea)

粉虱总科(Aleyrodoidea)

蚜总科(Aphidoidea)

介壳虫总科〈蚧总科〉(Coccoidea)

根瘤蚜总科(Phylloxeroidea)

木虱总科(Psylloidea)

2.球蚜总科

球蚜总科(学名:Adelgoidea),半翅目胸喙亚目下的一个总科。

(1)下属科

球蚜科(Adelgidae)

(2)球蚜科

球蚜科(学名:Adelgidae)为半翅目的一个科。隶8属45种。主要分布于全北界,波及东洋界、大洋洲界及南美。中国产11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西南高海拔地区。其中落叶松红瘿球蚜、红松球蚜、蜀云杉松球蚜、红松皮下球蚜、红松枝缝球蚜、冷杉迹球蚜及落叶松球蚜红杉亚种为中国特有种。

动物学史

本科是蚜虫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具有卵生,复眼有3个小眼面等原始特征。所有种类都专化于松柏纲植物。以云杉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营复杂的虫瘿,不同世代分化为互相衔接的特有型。起源于松柏纲植物转变成为重要植物区系成分的古生代石炭纪至二叠纪。但在德国发现的本科球蚜属化石属于新生代第三纪,具有产卵器的化石蚜虫侏罗蚜属及祖石蚜属则发现于哈萨克及英国的侏罗纪地层。

形态特征

体长1~2毫米。背面蜡片发达,分泌蜡粉、蜡丝覆盖虫体。无翅蚜及幼蚜触角5节,有2个感觉圈,位于第四第五节的末端。冬型触角甚退化。头部与胸部之和大于腹部。腹管缺,尾片半月形。有翅蚜触角5节,通常有3个宽带状感觉圈。前翅有3斜脉:1根中脉和2根互相分离的肘脉,后翅有1斜脉。静此时翅屋脊状。中胸盾片分为左右两片。性蚜无蚜,有喙,活泼,雌性蚜触角4节。孤雌蚜与性雌蚜均有产卵器,卵生。气门位于中胸、后胸,第1~6或第1~5腹节,但第一节气门常不明显。

生活习性

本科蚜虫大都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第一寄主为云杉类,由生长芽形成虫瘿,虫瘿形同云杉嫩球果。干母生活在虫瘿中,第2代完全或不完全迁移。第二寄主为松、落叶松、冷杉、铁杉或黄杉等,蚜裸露生活。大都2年一个生活周期。有些种类在第二寄主上营不全周期生活。每年发生2~3代或4~5代。大都以1龄干母在云杉属上或以1龄冬停育型在第二寄主上越冬。

危害

本科蚜虫为害云杉类幼梢,形成虫瘿,引起树干变形。为害其他针叶幼树,使生长速度大幅度降低。是云杉、红松、红杉和落叶松的重要害虫。

落叶松球蚜

落叶松球蚜(学名:Adelgeslaricis)俗名腻虫,属同翅目球蚜科球蚜属的一种昆虫。落叶松球蚜主要发生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等地。

a.形态特征

干母第1龄腹面前、中和后足基节有腺孔群,腺孔圆形,数量不等。有翅瘿蚜腹部背面第5节中侧蜡片愈合,第6节各蜡片均愈合。伪干母第1龄腹面中足和后足基节有蜡孔群,每一基节上两群,内外各一,蜡孔圆形,数量不等。触角第3节顶端毛长为该节宽的4.5倍。伪干母成虫腹部第1~6节无缘蜡孔组成的缘蜡片。

b.生活习性

每2年完成1个生活周期。以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第1龄干母若虫在红皮云杉中下层小枝芽上越冬。5月上旬若虫开始取食,5月底云杉芽萌动,干母成熟,大量孤雌产卵。受害红皮云杉的新芽基部、针叶和主轴渐渐变形,卵孵化时即形成虫瘿。瘿表面常有1龄若虫,到6月中旬已渐增大。瘿端有嫩枝,瘿体一侧有闭合缝,外长针叶。7月末虫瘿开裂,老熟若虫爬出,在附近针叶上羽化,向兴安落叶松迁飞。孤雌产卵,8月中下旬孵化为第1龄伪干母,9月中旬开始越冬。次年4月下旬若虫开始取食,脱皮3次,5月初成熟为伪干母,开始孤雌产卵。5月下旬部分卵孵化发育为有翅性母,向红皮云杉迁飞。6月初孤雌产卵,上旬孵化为雌、雄性蚜,7月初雌性蚜产受精卵,8月初受精卵孵化为第1龄干母,9月初开始在红皮云杉芽上越冬,完成为时2年的生活周期。此外,在伪干母所产的卵中,有一部分孵化为停育型第1龄若虫,即以此越冬;另一部分孵化为进育型,继续发育成熟。孤雌卵生繁殖4代,然后以1或2龄若虫越冬。

c.发生规律

落叶松球蚜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需要2年,是多型态昆虫,包括各个不同的虫型:

干母:生活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有性蚜所产的受精卵。秋末以初孵若虫在云杉冬芽上越冬。翌年早春长成无翅型蚜,即干母,营孤雌生殖。

瘿蚜:起源于干母所产的无性卵。早春云杉芽受到干母及瘿蚜初孵若虫的刺激,形成虫瘿,若虫即生活于其中。至晚秋虫瘿开裂,具翅芽的迁移型若虫从其中爬出,经脱皮、羽化,飞往第二寄主,营孤雌生殖。不具翅芽的非迁移型留在第一寄主上,繁殖出来仍是干母型。

伪干母:生活于第二寄主上,起源于瘿蚜所产的卵,秋末以若虫越冬,翌年早春长成无翅蚜,营孤雌生殖,其后代可成为:一是性母。有翅,迁飞回第一寄主,营孤雌生殖。二是侨蚜。无翅,生活在第二寄主上,营孤雌。生殖,一年可繁殖4~5代。

有性蚜:生活在第一寄主上,起源于性母所产的卵,分别长成为雌蚜和雄蚜,交尾后,雌蚜仅产一粒卵,由此孵出干母。

在第一寄主(红皮云杉)上,有性蚜所产的受精卵于8月初开始孵化,孵出的干母若虫,9月初即在云杉芽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脱皮,体迅速增大,体上分泌物由少变多,经两次蜕皮后即长成无翅型干母成虫。6月上旬干母产的卵孵化出若虫。由于干母的危害刺激,形成虫瘿,若虫就在瘿内危害。早瘿小型,球状,长约15ram,初形成时淡绿色,后呈淡紫色,逐渐变乳白色,开裂线,呈粉红色,瘿室排列无规则。

8月初虫瘿开裂,中旬开裂盛期,具翅芽的若虫爬出瘿外,脱皮羽化为有翅瘿蚜,迁飞到第二寄主落叶松上,营孤雌生殖。瘿蚜所产的卵于8月中旬前后孵化,9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状态。翌年4月下旬,越冬的伪干母若虫开始活动,经脱皮3次,即为伪干母成虫,5月上旬产卵。一部分卵5月末羽化成具翅的性母,迁回到云杉上。另一部分为无翅的侨蚜,留在落叶松上,每年可发生4~5代,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阶段。

d.危害

寄主植物为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以及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是小兴安岭天然林采伐区的优势种,主要为害10~20年生幼树,也常在兴安落叶松人工幼林内猖獗为害。威胁树木的高生长,严重时可降低当年兴安落叶松高生长的40%。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X-Bq8KU1udxPdIqAzs9LJ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