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关、“十五五”布局的关键年里,航天二院25所的科研“航船”也迎来了多项极具挑战的新任务。
年底前实现集成验证目标、面向未来论证新型技术方案……一项项全新挑战迎面而来,但25所的青年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创新攻关的征程中绽放出青春的耀眼光芒。
PART.1
担当为笔 高效绘就攻关图谱
作为入职3年半的骨干力量,面对新接到的急难险重任务,小胡目光如炬:“这决定了能不能在新领域站稳脚跟,咱们接了!”
可到了指标分解的环节,各方需求如“乱麻”。“别急,精准梳理才能破局。”小胡迅速建立沟通机制,对接上级部门。每次沟通都是对需求的深度挖掘;每次记录都是对任务的精准解码。
团队讨论时,他总能抓住重点:“我们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关键点。”方案验证时,数字仿真技术如同精密手术刀,他带领团队反复雕琢:“咱们利用数字化仿真平台把关键指标再充分论证一遍。”最终,团队梳理出清晰的技术方案实施途径,在评审会上顺利通过。
面对重任不退缩,高效执行破难题,以专业与果敢书写青春赞歌——从小胡身上展现出的是新时代青年的挺膺担当。
PART.2
成长为翼 统筹协作完美蜕变
从职场新人到项目组组长,小张在3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华丽转身。在师父指导下,她多次参与重点项目研制。首次独立承担任务时,她临危不乱,统筹协调资源。“以前是临摹学习,现在要带队冲锋。”她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提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由于任务既涉及与外部机关、技术总体的对接,也包括与国内优势单位的联合协同,还包括与所内各专业室的协调,刚接手时可谓千头万绪。
小张不断在实践中思考蜕变。她积极从项目管理部门“取经”,并针对任务特点绘制了详细的分解网络图,把看似错综复杂的计划按照不同主线清晰展现。短短一个月,项目推进稳扎稳打,团队出色地完成了方案评审、硬件投产和算法设计。
在学习中积累,在实践中提升,以坚韧与智慧实现自我超越——这就是小张快速成长的秘诀。
PART.3
进取为刃 精雕细琢探索创新
小鸿首次独立承担项目论证,用户的标准非常高。“这是挑战,更是青春的奋斗舞台。”她主动请教专家,与组合设计师开展多轮研讨。
每次请教都是知识的汲取,每次研讨都是灵感的碰撞。面对复杂的设计约束条件,她从未退缩,“一切从零开始虽然困难,但反复的技术对接也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我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她坚定地说。
方案迭代数稿,她从不抱怨:“感谢前辈们的建议和指导,方案越来越完善了。”她总能从中有所收获。最终,初步方案成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面对困难不放弃,在探索中创新,用执着与钻研开辟技术新径——这是小鸿身上所展示出的进取的力量。
青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小胡的担当进取、小张的成长独立、小鸿的刻苦钻研,都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专业为基,以担当为责,以创新为路,在技术攻关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足迹。他们描绘着新时代航天青年最该有的模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用奋斗之笔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
文字 李艳萍
编辑 冷昊忞
校对 吴琼静、于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