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激光粒度仪基于激光散射原理实现颗粒动态分析,其核心原理与系统架构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原理
激光散射现象
激光束通过喷雾颗粒时,颗粒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散射光强度及角度分布与颗粒粒径直接相关。大颗粒散射光角度较小且信号强,小颗粒散射光角度较大且信号弱。
数学模型反演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角度分布与强度,结合Mie理论或Fraunhofer衍射模型(适用于>5μm颗粒),反算出颗粒粒径分布。
例如:夫琅和费衍射模型通过平行光路设计优化大颗粒测量精度。
二、系统组成
激光发生器-发射高稳定性激光(如氦氖激光器),波长通常为632.8nm-需保持光路清洁以避免信号干扰
光学探测系统-多级环形阵列探测器覆盖三维散射信号,最高支持165°广角采集-数字信号经18位模数转换器处理后输入算法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采用自适应噪声抑制算法优化信号矩阵,支持D10/D50/D90等统计参数生成及实时粒度分布图显示-部分设备集成摄像头自动对中系统,提升采样精度
三、工作流程
样品分散
高压气流或超声波分散技术确保喷雾颗粒均匀分布于测量区,避免团聚影响精度。
信号采集
探测器捕捉动态散射光信号,配合高速采样技术实现微秒级响应,适用于瞬态喷雾场分析。
反演计算
基于光强-角度矩阵构建反演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或正则化算法求解颗粒分布曲线。
四、关键技术特点
非接触测量:避免传统筛分法对样品的物理干扰;
宽动态范围:支持1μm至30000μm粒径检测,覆盖气溶胶至高压雾滴场景;
实时分析能力:采样速率达kHz级别,可捕捉喷雾瞬态变化过程。
五、误差控制
光学校准:定期使用标准粒子校准光路偏移;
环境控制:恒温恒湿条件下运行,减少外部振动干扰。
通过上述原理与技术的协同作用,喷雾激光粒度仪在医药雾化、工业喷涂、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了高精度动态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