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雅加达的加丁纳拉市场,笼子堆叠高达三米,里面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动物:蝙蝠、貉、猕猴、鸣鸟……它们被当作宠物或食物出售,浓烈的气味与潮湿的空气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动物的悲剧,更是公共卫生的隐患。近日,nature杂志发文警告,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的繁荣野生动物市场。
野生动物贸易:疫情的“温床”
野生动物贸易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网络,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这些市场,尤其是像加丁纳拉这样位于国际交通枢纽的市场,是传染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最佳途径”。剑桥大学的兽医流行病学家James Wood警告说,这些未经监管的市场,就像一个个“自然实验室”,让潜在的病原体自由传播、进化,最终可能聚集在城市中心。
新冠疫情的教训犹在眼前,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疫情可能起源于出售活体动物的市场。尽管中国在2020年禁止了大多数野生动物的养殖和食品贸易,但许多行为转入地下,野生动物贸易依然在全球蓬勃发展。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Vincent Nijman指出:“我们又回到了一切如常的状态,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动物被交易。”
“标志性物种”与病毒的潜在威胁
在越南库克丰国家公园的救援中心,兽医陈南翠小心翼翼地检查一只马来穿山甲。这只动物的左后腿被陷阱夹伤,而它的鳞片下,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病毒。穿山甲是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标志性物种”,人们对它们的肉和鳞片有巨大需求,认为它们能治愈多种疾病,这使得穿山甲成为病毒传播的潜在载体。
研究表明,穿山甲体内存在几种冠状病毒,其基因组与新冠病毒有高达92%的相似性,尽管这些病毒与新冠病毒的关系过于疏远,无法成为其起源,但它们可能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力。在越南被走私的穿山甲中,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而在马来西亚,上游的穿山甲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这表明,随着野生动物在供应链中的流动,病毒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贸易路线:病毒传播的“高速公路”
野生动物贸易的复杂供应链,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高速公路”。在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的一个村庄,野生动物猎人捕获和处理蝙蝠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一些猎人在被抓伤或咬伤后伤口感染发烧,但他们通常不会寻求医院治疗,而是选择服用草药和非处方药。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疫情的爆发。
在越南,研究人员正在努力了解野生动物贸易网络中的人类行为。当捕获的野生动物生病时,一些人选择食用它们,而另一些人则试图将它们卖给远处市场上的毫无戒心的顾客。很少有人会向当局报告,因为担心对自己生计的影响。这种行为不仅让病毒有机会传播,还使得疫情监测和防控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突破与国际支持的缺失
尽管野生动物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疫情风险,但追踪和监测这些风险的工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突破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帮助。例如,尼日利亚的基因组学与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哈皮正在开发一个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检测数十种病原体的系统。悉尼大学的病毒学家爱德华·霍尔姆斯表示,这种系统可以与“宏基因组学”研究结合使用,旨在对生物样本中的所有遗传物质进行测序,从而识别新的潜在病原体。
然而,国际支持的缺失让这些努力变得艰难。疫情之后,全球对新发疾病的监测和干预措施的支持大幅下降。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资助的一些项目被终止,美国决定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并限制对外国研究合作伙伴的联邦资金。这不仅导致了数据收集的中断,还削弱了全球疾病监测和防控的能力。
野生动物贸易带来的疫情风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一些科学家和研究团队仍在努力。在科特迪瓦,研究人员正在追踪微生物从塔伊森林到乡村市场的流动,通过系统地从野生动物、人类以及他们共享的环境中收集样本,探索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潜在联系。
在东南亚,科学家们正在使用VirScan技术来绘制野生动物接触模式,以识别新的潜在病原体。这些努力虽然艰难,但为未来提供了希望。然而,要真正解决野生动物贸易带来的疫情风险,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政策支持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参考资料: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1690-z
主编微信
微信学科讨论群:病毒学群,生物医药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主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