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陈。
也许你已经很久没有在这里看到我的更新了,算起来,这个公众号,已经沉寂了三四年。
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感谢依然有老朋友关注着这里,甚至时不时给我留言,讨论行业的商业和技术动向,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焦虑(特别是最近两年)。
先说声感谢!
沉寂的三年,与我未曾停止的探索
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公众号虽然没有更新,但个人成长和职业探索却从未停歇。之前主要分享的是在CRM/CPQ和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工作心得和知识。
那些年,做过实施、售前、产品规划、架构设计,从业务流程优化到系统实施,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很高兴这些内容即使停更后,依然能为一些朋友提供帮助,倍感欣慰。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年男人养家糊口。在这些年里,我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更广的领域。我开始深入开发领域,title转成了架构师(然后顺手开了个小公司),体验低代码/无代码带来便捷,也找回了Java/JS/TS和一堆框架的写码能力,思考如何将应用推向全球市场,以及最重要的——探索人工智能AI的无限可能。这些新的领域充满了挑战,是中年男人养家糊口的新从业领域。
“小陈的科技日常”:一个全新的开始,不变的分享初心
正是基于这些新的探索和积累,我决定重新启动这个公众号,并赋予它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小陈的科技日常”。
未来的“小陈的科技日常”,我会深入探讨开发、设计、低代码、应用出海、AI探索等热门话题,分享我的学习笔记、实战经验和对未来的思考。
同时,也忘不了老本行CRM/CPQ,会从新的技术视角出发,和老同事们探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如何赋能传统行业,还有我在CRM领域做的AI Agents。
我希望我的内容能够做到“有深度、有温度”。
• “有深度”意味着我会力求内容的专业性和洞察力,为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分析和实用的方法;
• “有温度”则是我希望保留的个人风格,用真诚的文字分享我的思考、感悟,甚至是踩过的坑,让大家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小陈”。
希望对科技新领域充满好奇的朋友,还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寻求突破的老同行们,都能给您一点启发或帮助。
你可以期待什么?
•行业前沿洞察:我对开发、设计、低代码、应用出海、AI等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的深度分析、业务笔记和技术笔记。
•实战经验分享:我亲身实践的架构思路、开发技巧、设计理念、低代码应用案例、出海策略,以及AI工具的使用心得。
•个人成长思考:我从传统领域向新科技领域转型的经验,包括学习方法、职业规划、跨界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有问必答:我将尽可能回复大家的留言和提问,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期待与你再次同行
从未停止探索(其实是生活和35岁所迫),只要内容有价值,真实的分享总能找到共鸣。
如果你是我的老朋友,欢迎你继续关注“小陈的科技日常”,与我一同开启这段全新的科技探索之旅。如果你是新来的朋友,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相遇,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你带来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世界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们的留言,告诉我你们最想看哪些方面的内容,或者对“小陈的科技日常”有什么期待。你们的反馈,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我们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