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看书不会做笔记,博览群书亦枉然

一、做笔记的方法

前段时间参加易仁永澄老师组织的2018年的半年度目标制定活动,一不小心中奖了,收到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这两本书。16年底的时候,我就把《人类简史》这本书看完了,还和别人讨论了一些内容。

现在把未拆封的书拿到手里,拼命回忆书中内容的时候,我却只能回想出一点点内容。人类简史说的是人类如何称霸地球的故事,自发的“谣言”只能维持150人群的协作,只有编出一些“公司”、“国家”、“法律”之类的虚幻故事,才能让大批量的人群实现协作。

大概就这么多了,读这本书当时木有做笔记,所以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居多。人所有的记忆其实都不会忘的,只是欠缺一个“引子”把记忆“勾”出来。如果你有一群强大的“钩子”,就能帮助你时刻回忆起你所学习的全部内容。

什么样的“钩子”好用呢?我推荐两个“一元化笔记”和“主题式写作”。

1. 一元化笔记

日本的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提到了“一元化笔记”。

一元化笔记只有三条原则:

一元化:所有内容存放在同一个笔记本中

时序化:按时间顺序组织内容

索引化:用标签和目录生成索引,便于查阅

为啥推荐一元化笔记呢?

平常人的思维是:工作一个笔记、生活一个笔记、学习一个笔记,各个本子常常用不完就不写了,分类麻烦易混淆。

当我们开始使用一元化笔记的时候,就很容易坚持下去,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不用担心分类的问题,时间的顺序是非常清晰的,容易分辨。而且“杂乱无章”的进行全面记录,很容易激发我们的灵感。

一元化笔记的优势如下:

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更容易坚持

自由度高,可以自行设计

“杂乱无章”,有利于激发灵感

直接记录、参考,不易在分类上混淆

2. 主题式写作

秋叶大树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提到了一种“主题式写作法”。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要深入某一个领域,就要做主题阅读,并且写一本书出来。以写作书籍为角度,深入的将该领域的知识组合起来,这就是促进我们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当我们掌握这两种方法之后,就能在“输入”和“输出”上同时发力,构建自己的输入输出的系统。

二、推荐两款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元化笔记和主题式写作法,都是需要工具来承载的,今天给大家推荐两款工具:Workflowy和幕布。

1. 单页面VS文件夹+文件

登陆workflowy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空白的界面。workflowy是单页面的,所有的东西都只能存放在这一个页面上。这就非常适合“一元化笔记”这个方法了。因为只有单页面,所以“分享”功能,是可以选择内容中的一部分单独分享出来的

幕布就像是传统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有文件和文件夹的功能。分享只能是单个的文件,所以要用文件和文件夹来划分内容。

两种分类方法各有千秋,就看你能驾驭哪一种方法了。如果对于文件夹分类很头痛,或者喜欢简洁版的,我推荐使用workflowy。虽然没有分类,但是层级大纲可以满足分类的需求,并且搜索更加便捷。幕布的功能比较多,用起来比workflowy也略微复杂。

2. 纯文本VS富文本

幕布可以插入图片,调整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这意味着强大的功能,强大需要一定的实力才能驾驭。

workflowy无论是否充值,都只能使用纯文本。还在担心图片插入的问题吗?不用担心了,workflowy压根没有插入图片的功能。这是一款相当简洁的工具。

3. 兼容性

workflowy只能使用邮箱注册账户,安卓版每次都需要重新输入账户和密码登陆。

幕布完美支持微信、QQ登陆,并且和微信兼容性很好。

可以说,workflowy是删减了很多功能的幕布,幕布是添加了很多功能的workflowy。

三、免费版和收费版以及“邀请”

幕布和workflowy都是有收费版的,如何在不花钱的情况下,提升自己可用的功能呢?

两者都有“邀请”.

1. 幕布

邀请朋友注册幕布,会积累邀请名额,名额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高级版的时长。我邀请了五十一个人,可以兑换七年的时长。

扫描下方这个二维码,直接微信登陆即可注册幕布

如何使用幕布做知识管理? https://mubu.com/doc/eG1ylmsOu

2. Workflowy

邀请朋友注册Workflowy,两人都会增加每月条目的增量。workflowy的高级版是不限制条目数量的,但是充值价格是按美元算的,比较麻烦。

免费版有限制,每月增量最多100条,通过邀请链接注册可以增加到200条

邀请链接:https://workflowy.com/invite/58ba3b47.lnx

每邀请一个人,可以增加100条。

Workflowy入门指南 https://workflowy.com/s/IN8d.TzioZbRJ0e

两种工具各有千秋,都可以配合一元化笔记和主题式写作法使用,看大家更适合用哪一种了。

—玉成—

微信公众号:做大脑的朋友

简书:玉成

天下道一,唯知与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09A0NUV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