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简单背后的不简单

在产品过剩、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是无数从业者日夜思考的问题。

其实,产品成功的底层逻辑藏在一条简单却深刻的定律中:用户使用产品的收益大于操作成本。这一准则如同指南针,指引着产品从设计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产品设计是与用户的首次对话,而简洁则是这场对话的理想语言。

“Do not make me think” 的理念深入人心,强调产品应具备直观易懂的操作逻辑,让用户无需耗费过多精力就能轻松上手。

要实现这一点,产品设计者需具备 “一秒变小白” 的能力。这并非易事,因为当设计者对产品的每个逻辑烂熟于心时,往往会陷入 “知识的诅咒”,难以察觉操作流程中的复杂与冗余。

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那句 “很抱歉我这封信写得很长,因为我最近太忙,没时间把信写短”,深刻揭示了简洁背后的付出 — 只有投入时间、精力反复打磨,才能摒弃繁杂,提炼出最简洁有效的方案。

乔布斯的理念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对苹果产品 “决定不做的事” 与 “决定要做的事” 同等自豪,正是这种对简洁的极致追求,成就了苹果产品的经典。

在产品的数据获取与分析环节,统一且准确的数据口径至关重要。各部门不应自定义数据,以免在汇报时因数据标准不一,出现 “自说自话”、用截取或自定义的数据美化成果的情况。

统一以留存率、使用时长等指标衡量产品效果,能让团队对产品表现形成客观共识。

而 A/B 测试作为获取准确数据的利器,借鉴了科学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对照实验方法。就像达尔文通过对照实验发现植物向光性的关键在茎尖一样,产品团队通过 A/B 测试,能精准找到影响用户体验和产品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思维方式上,产品从业者需警惕过度抽象带来的陷阱。抽象如同给思维加上杠杆,一旦运用不当,便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此外,部分人将抽象作为彰显专业、“装逼” 的手段,却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本质。产品的优化和决策应基于具体实际,而非空洞的抽象概念,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产品方向的正确性。

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超高标准的坚持,这需要时间的沉淀、细节的积累以及持续的反馈与调整。

以燃油车发动机制造为例,日本、德国、美国凭借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对发动机进行无数次改进,即便发动机原理早已明晰,后来者仍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

产品打造同样如此,如每一次对骗完播率视频的清理、每一处用户体验细节的优化,都是在为产品的竞争力添砖加瓦,无数这样的改进汇聚起来,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设计上追求简洁,在数据上确保准确,在思维上脚踏实地,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只有始终围绕 “用户使用产品的收益大于操作成本” 这一核心,不断打磨与优化,才能打造出真正受用户喜爱、在市场中立足的成功产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tIM0-tZ8C8vFYZza2JBkXZ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