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财务如何破壁赋能业务?国央企业财融合新模式深度揭秘!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业财融合的深度已经成为一项衡量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指标,在近两年不少国企纷纷开展业财融合专项,深度拉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这充分说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通过数据的融合,从以往关注资金、财务结果数据,转型介入前端业务过程、了解业务发生已是大势所趋。

通过实现企业业财融合,其核心意义在于打破了部门壁垒,从前端业务发生开始,就可本着财务安全角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风险管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与决策质量。 ‌

基于明源管理实践,当前业财融合主要围绕三个方向

基础版业财融合:凭证或单据集成

该类主要围绕财务进行凭证生成过程中的收/退款、付款业务场景进行集成,又延伸涉及到部分发票业务(开票、换票、收票、转账业务),目前对接已非常成熟,适用于各规模型企业。通过实现财务收付款数据集成,既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同时在协同层面通过业财数据共享,提高了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对账效率

1

集成业务模型(凭证式)

2

集成业务模型(单据式)

售楼业务凭证集成为例,在进行集成方案设计时,可根据业务场景进行梳理。

凭证或单据集成的优势在于该类接口成熟、适用范围广、不因集成对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现有业务进行改变,开发成本及后续运维成本较低

进阶版业财融合:实现财务共享

对于规模型集团化发展的企业,考虑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建立标准规范的财务流程,优化财务成本,提高财务体系工作质量及效率,于是开始了财务共享体系建设,以此向业务一线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服务。通过这种财务共享方式,既可以发挥规模效应、节约财务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证财务职能的服务质量和一致性

财务共享业务模型

与凭证(单据)模式集成相比,财务共享模式下系统间集成范围继续向前端业务延伸,包括合同、付款、报销、客商、科目、开户行等信息。

例:科目关系对照

共享集成模式下,因为集成范围及建设目标不同,会由此触发业务数据标准与财务数据标准、客商编码、成本\费用科目与财务科目等基础数据的规范化与数据完整性,该模式下往往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一轮统一的数据治理,所以与凭证模式相比对接实现周期更长,成本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财务共享体系建设时,往往同步会进行财务组织体系的梳理,业务端的变化也较大

国央企业务融合新模式:司库建设

为了加强国有控股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近几年国央企及省属国企正加快司库体系建设。与财务共享集成不同,司库的建设目标是围绕资金管理进行系统设计,且司库的资金管理范围更广,部分企业将司库建设与共享财务体系拉通,打造战略型集约化财务管控

"司库+共享"模型

1

强化数据分析与利用

实现对资金管理的"可见、可控、可预",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呈现,对数据进行解读与具体应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财务管控与经营管理分析。

2

强化"资金池-资金预算-资金平衡"的拉通

从集团角度拉通各业务板块资金池,根据集团战略,统筹各业务对资金使用的预算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平衡,核心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价值。

对企业来说,通过业财融合,财务部门可从财务角度分析业务数据并参与决策,业务部门也借助财务指标调整策略,形成双向反馈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失误,提高内部协同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同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财务部门能实时掌握业务需求,精准分配财务资源,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vPZKOpaADqHeH1KbIAfI5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