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比盲目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心智

夜读 vol.405

CHEERS BOOKS

- 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正是产生了心智,才使得我们认知、理解并应对世界,管理情感和情绪,建立秩序以及维护关系,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

心智,也是我们与机器的最大区隔。

心智是怎么来的?同时,心智又是如何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的?心智是人生操作系统中最根本的原点,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读懂它才能优化它。

本文摘录自《丹尼尔·丹尼特讲心智》

很多动物躲藏而没觉得自己在躲藏;很多动物结群而没想到自己在结群;很多动物追逐而并没意识到自己在追逐。它们都是神经系统的受益者,它们的神经系统负责控制这些聪明而适宜的行为,而不会让主人的头脑负载起思想、与思想类似的东西,或与我们这些思想者所认为的思想类似的东西。

捕食、藏匿、逃亡、结群与离群似乎都属于不涉及思想的机制所管辖的范围。但是,是否存在必须由聪明思想相伴、引导和控制的聪明行为呢?

如果采取意向立场的策略如我所说的那般大有裨益,那么要在动物的心智问题上寻求突破,显而易见的入手点就是那些自身能够对他者以及自己采取意向立场的意向系统。我们要寻找的行为应该对存在于其他动物(假设)的思想中的差异敏感。

以前有个行为主义者的笑话,说的是他们不相信有信念,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思考,按照他们的说法,谁都没想法。哪些动物被划定为行为主义者,能够套用“不能形成关于他者之心智”的假说呢?哪些动物是被迫或被允许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呢?毕竟,让无思想的能动体来发现与操纵其他能动体的思想,这事有点自相矛盾,因此,我们也许能在这里找到一种足以迫使思维发生进化的复杂情况。

思维是否可以通过自我引导,实现从无到有呢?如果你要考虑我的想法,我就要开始考虑你的想法,以便保持平衡。这就好像一场反思的军备竞赛。很多理论家认为这一军备竞赛的某种版本解释了高级智力的进化。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在其颇有影响的论文《自然的心理学家》(Nature’s Psychologists)中指出,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种策略,用于发展和检验自己对他人头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假设。这似乎是一种使一个能动体行为对另一个能动体的思想敏感或进行操纵的能力,自动带来了一种使其自身行为对其自身思想敏感的能力。

这或许是因为,如汉弗莱所说,将自我意识作为他者意识假设的来源,也或许是因为养成了对他者采用意向立场的习惯后,就会意识到也可以对自己采用同样的做法,这种做法很有用。或者结合了其中的几个理由之后,采纳意向立场的习惯就扩展到同时包括对他者的解释和对自我的解释。

我在《成为人的条件》(Conditions of Personhood)一文中指出,成为人的重要一步是从一阶意向系统迈进到二阶意向系统。一阶意向系统对许多事物都有信念和渴望,却没有对信念和渴望的信念和渴望。二阶意向系统则有对于(自身或他者的)信念与渴望的信念与渴望。三阶意向系统能让你相信它想要什么,而四阶意向系统或许相信你让它相信你相信什么等。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一阶迈进二阶的那一步,更高阶的不过是一个能动体在自己的头脑中同时能容纳多少个信念和渴望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个能动体,这也会随情况发生变化。有时候高阶思想很容易变成不由自主。为什么电影里的那个家伙总是努力忍住不笑?放到剧情中就十分清楚了:他的努力说明他知道她并未意识到他已经知道她想让他请她跳舞,并且他想保持这种状态。而在其他一些时候,简单的反复就可能难住我们。你是否确信我想让你相信我想让你相信我现在所说的话呢?

不过,就像我和其他人所主张的那样,如果说高阶意向性是种种心智之间的重要演进,它显然不是我们正在寻找的有思想的聪明和无思想的聪明之间的分水岭。对非人类生物表面上的高阶意向性研究得最多的一些例子,研究的重心似乎仍然是没有反思能力的机敏。

以“迷惑性表演”(distraction display)为例,这是在低处筑巢的鸟儿很常见的行为。当捕猎者接近鸟巢时,这些鸟悄悄远离它们那易受伤害的蛋或幼鸟,以最招摇的方式开始表演:假装一只翅膀受了伤,瘫倒在地,无力地扇动着翅膀,发出哀鸣。

这通常会引得捕猎者远离鸟巢,进行一番徒劳无功的追逐,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就是抓不住这送上门来的“美餐”。这种行为的自由漂浮原理是很清楚的。按照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5)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介绍的一种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原理用假想的独白形式表达出来:

我是一只在低处筑巢的鸟,我的宝宝们无法抵御那些发现它们的捕猎者。估计这个正在接近的捕猎者很快就要发现它们了,除非我分散它的注意力。我可以利用它想抓住我并吃掉我这一愿望让它分心,但前提是得让它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胜算(它不傻)。如果我给它证据证明我再也飞不起来了,就会让它相信这点。为此,我可以假装断了一只翅膀……

第2章讨论过的那个布鲁特斯刺杀恺撒的例子里,假设布鲁特斯确实经历了为他勾画的独白过程,那么多少合情合理。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再怎么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这一独白的很多部分也不用说出来。不过,要是真的认为会有鸟儿进行这样的独白,那也是违反常识的。

但是,不管鸟儿能否意识到该原理,那个独白无疑表现出导致该行为的基本原理。动物行为学家卡罗琳·里斯陶(Carolyn Ristau)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在笛鸻这一物种里,个体能够极其聪明地控制它们的迷惑性表演。比如,它们会观察捕猎者的视线,如果捕猎者似乎要失去兴趣,就会更加卖力地表演。它们还以其他方式,针对窥探到的捕猎者的某些特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笛鸻还会根据闯入者的体型与大小进行区分:牛不是食肉动物,不太容易被一顿简单的鸟肉餐所吸引,所以一些笛鸻就用不同的方式来对付牛:又是叫,又是啄,尽量赶走这头畜生,而不是引诱它离开。

「夜读好书」栏目往后将每日晚间更新,由编辑们从数百本经典书目中精选呈现。在纷繁的世界中,让好书陪你度过一段深邃、宁静的晚间时光。好书夜读,让生活松弛有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8tvXNp6IoUqkWPDIT2hPSP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