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中标”思维,恰是害人害己的社会公害。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辛国奇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莱克电气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2022年的一天,莱克供应链管理部来了一个芯片公司的销售经理前来推销MCU产品,王婆卖瓜般介绍了一番之后,直接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诱惑性的报价——比国内其他品牌便宜45%以上。
不得不说,单纯考虑这个报价,的确很有压倒性优势,但供应链管理部的接待人员对此是存疑的,于是便先与之建立了联系,并表示会做进一步了解。之后,接待人员便对这家公司进行了背景调查,结果还真是经不起推敲。
这家公司供货的行业以玩具为主,货品的功能比较低端,寿命也只能满足玩具的需求。而且其中的晶圆厂和封测厂并不是这家公司自有,而是和上游厂家合作供货,很显然质量和交付的保障是受制于人的。这对于以“高价值、高性能、高可靠、高信赖”为目标的莱克来说,显然是不入流的。莱克果断拒绝了这家公司,哪怕价格很便宜。
其实,很多企业在选拔供应商时,往往采用多个部门统一选拔,谓之综合考虑,但这往往会陷入本位主义,研发部门以技术为导向,总装部门以交付快为重点,财务部门则考虑价格便宜……于是,每个部门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部门之间的意见难以统一,以至于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也无法形成系统。
但莱克深知,莱克的高端定位,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上,还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供应商的选拔上,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此,莱克对于供应商的选拔和判断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标准,其中就包括供应商选拔的五大原则。质量第一原则。各品类供应商要选择该行业质量技术水平领先的厂家。高性价比原则。在质量、交期等方面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优选综合价格有优势的供应商。重要度分级管理原则。对零件部重要度进行分等分级,根据零部件重要度不同选择不同等级的供应商,生产设备类采购和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采购以可靠性质量水平为第一优先,一般零部件在满足基本质量要求和交货能力要求前提下,价格优先。就近供应原则。应尽最大努力开发本地化供应商,特别是低价值零部件供应商,以减少运输和沟通成本。消除独家供应原则。除特种设备或高精尖设备外,每一类物料的采购应选择多家供应商。
可别小看这区区五大原则,这可是莱克供应商管理部门和董事长倪祖根一起再三权衡,浓缩了供应链管理的几十个文件,上千页的内容,修改了十多版才确定下来的。细看会发现这些原则之间也是有优先顺序的。首先质量是第一位的。即便是紧随其后的性价比原则,也是在质量、交期等方面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去优选综合价格有优势的供应商。而重要度分级管理原则中,对生产设备类采购和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采购,依然以可靠性质量水平为第一优先。
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其他都免谈。哪怕价格很便宜,交付很神速也不行。
一般来说,质量和性价比往往是矛盾的,没办法做到完全兼顾。对此,莱克规定,在满足性价比的基础上,供应商的质量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是行业领先并具有积极改善的意愿,能够随着莱克的目标要求进行逐步提升,就可以考虑。后期合作过程中,莱克还会在必要时给予帮扶。所以,那种单纯比价格的供应商,对于莱克来说是不存在优势的。
故事的哲理:
所谓真正实力强的伙伴,一定是综合各方面都强,其本质是综合素养强。因为只有素养,是唯一一个会充分且自然表现在与产品相关方方面面的要素。日本丰田的“5S”管理,也把看起来最抽象的“素养”放在了最后“压轴”。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一定是基于综合素养的甄别、选拔与培养的提升。反之,“低价中标”思维恰是害人害己的社会公害。(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