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生平与贡献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15

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实验心理学先驱记忆研究之父

他的开创性工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人类记忆的研究影响深远。以下是他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一、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1850年1月24日生于德国巴门(今属伍珀塔尔市),出身商人家庭。

最初在波恩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后转向心理学,受费希纳(Gustav 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思想影响。

学术生涯

1873年获博士学位,但因当时实验心理学尚未成熟,一度游离于学术圈外。

1880年代起专注记忆研究,通过自创方法进行系统性实验(以自己为被试)。

1885年发表里程碑著作《论记忆》(Über das Gedächtnis),奠定其学术地位。

1890年创办《心理学与感官生理学杂志》,推动实验心理学发展。

曾任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教授,1909年因肺炎逝世。

二、主要贡献

1.开创科学的记忆研究

首次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在冯特(Wundt)认为“实验法仅适用于低级心理现象(如感觉)”的背景下,艾宾浩斯突破性地将实验方法应用于记忆、学习等复杂过程。

发明“无意义音节”(如DAX、ZOF):

为排除已有知识对记忆的干扰,他设计出2300个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确保记忆测试的纯粹性。

2.发现记忆规律

遗忘曲线(The Forgetting Curve)

通过实验发现,遗忘在最初阶段最快,随后逐渐减缓。20分钟后记忆保留约58%,1小时后约44%,1天后仅剩约34%。这一规律至今仍是记忆研究的核心。

学习与重复效应

提出“过度学习”(overlearning)能增强记忆保持,并发现分散学习(间隔重复)比集中学习更有效。

3.其他重要发现

音节系列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

记忆7个音节的耗时远低于12个,暗示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后为米勒“7±2”理论提供启发)。

节省法(Savings Method)

通过比较重新学习与初次学习的耗时差异,量化记忆保留程度,成为经典记忆测量工具。

三、影响与争议

对心理学的深远影响

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如间隔复习策略)奠定基础。

其方法启发了行为主义学派(如桑代克),但本人反对将心理简化为刺激-反应。

争议与局限

批评者认为“无意义音节”脱离现实,且自我实验可能缺乏普适性。

忽视记忆的情感、意义加工等因素(后被巴特莱特等学者补充)。

四、名言与遗产

名言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指人类对心理的思考悠久,但科学心理学研究历史很短。)

遗产

艾宾浩斯的工作使记忆研究从哲学思辨走向科学实证,至今其理论仍广泛应用于教育、神经科学等领域。

他的名字被用于心理学教科书、记忆训练工具(如“艾宾浩斯复习法”),成为记忆研究的代名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tIxx_HcBXhzPZ8fvrZqZQ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