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都在送的平台
1、“享物说”……和“礼物说”有啥区别呢?看看它自己是怎么定位的-“国内首家好物互送平台,一个有趣、有爱、有温度的社区”。
2、首页的顶部导航放的是物品的分类,包括“时尚、美妆、母婴、书籍、居家”,分类导航的最右边有个三角箭头符号可以点击展开一个物品筛选条件设置的浮动窗口。分类导航下面首先是走马灯海报区域和一个常用功能按钮区之后,然后下面才是一个瀑布流布局模式的物品陈列区域。这个设计其实挺别扭的,本来你点击某个分类标签,或者设置了某种筛选条件后,然后下面陈列区域的物品就应该相应更换,然后中间隔着一片意义无关的走马灯海报区域和功能按钮,完全破坏了用户操作和结果展现之间的联系,是个败笔。
首页
在物品筛选条件设置的浮动窗口中,也有两个不太能理解的细节设计缺陷:
物品筛选设置页
1)宝贝属性(其实叫“宝贝状态”更妥当)的设置中,“已送出”排在“赠送中”之前,这是什么逻辑?引导用户优先去看别人已送出的物品,那对我还有神马鸟用呢?
2)特色选择是多选的这个没错,宝贝属性为什么是单选呢?难道不允许我同时查询“已送出”和“赠送中”的宝贝吗?而且,如果我对这个宝贝属性不做设置的话,缺省情况下是“已送出”和“赠送中”两个都没有选择,那么你下面还给我列出来宝贝是什么鬼?它到底是被送出了呢,还是在赠送中呢?
3、享物说里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机制,一个是“闪团”,一个是“竞拍”。“闪团”跟拼多多类似,希望通过拼团模式利用用户邀请更多用户参与,起到社交传播获客和拉动交易的目的。“竞拍”则是针对很多用户都希望同一个物件的时候,通过引导加价来抬高成交额度,加速小红花积分的消耗。
拼团活动页
4、用户在抢一个物品时,既可以直接消耗自己的红花余额,也可以生成海报转发或直接邀请好友帮自己“砍花”,依然是利用用户进行社交传播获客的逻辑。
物品详情页
分享海报
5、享物说有个商家入驻,要求有仨:“正规资质公司”、“自主创业品牌”、“实物产品/服务”,这个标准够低,倒是很匹配享物说这样的C2C模式最能吸引的关注性价比、具有节约不浪费心态的用户群体。享物说通过几乎不赚钱的好物互送吸引用户,如果如其所期望的集聚了上规模的用户群体之后,再把用户导给入驻的商户,作为一个促销的渠道,是目前能看到的可能的商业变现模式。
6、享物说搞了个小红花,作为平台积分的形象化体现,通过赠送好物、每日打卡等方式获得,可在平台兑换其他产品。我看到的文案是“您有239朵红花,可白拿30585件宝贝”,太有歧义具有欺骗性的文案啊!包括享物说、拼多多在内,微信生态上几乎绝大多数社交电商怎么都是一副虎视眈眈等待着贪图便宜群体的感觉啊。
7、首页上有一个“点我赚花”的入口,是成熟的任务积分机制,比如“完善资料”、“发布宝贝”、“首次送出宝贝”、“发布感谢视频”等均有相应的加分,而“分享微信群”、“分享朋友圈”、“邀请新用户”等帮助享物说做传播做“传销”的行动更是有高额加分,甚至我邀请的人“首次拍到宝贝”、“首次送出宝贝”和“邀请新用户”都有加分激励,更是体现了多级“传销”的特点。其中“首次送出宝贝”和“我邀请的人首次拍到宝贝”、“我邀请的人首次送出宝贝”有比较高的加分激励,而“我邀请的人邀请新用户”加分激励相对低,体现了享物说比较注重有效用户而不是无意义的用户数量的倾向。积分规则里比较有意思的地方还体现在对于“12小时内订单未支付”、“7天内未发货”和“发布未经许可的广告”均有相当高额度的扣分处罚。你希望达成怎样的目标,你就激励什么;你希望避免怎样的状况,你就处罚什么。享物说确实是用一种游戏化的思维,认认真真的设计积分规则,用积分机制来运营这样一个物品共享互送社区平台。
任务赚红花机制
8、在游戏里一般是既有积分,又有“货币”。积分基于行为累积,不存在消耗;货币需要充值,也能赚取,有产生有消耗。累积一定量的积分之后,会有某种规则赠送一些可用的货币。在享物说里并没有区分积分和货币,红花积分就是货币,货币就是红花积分。目前看上去,享物说还没有开放花钱充值换积分,积分都要来自于你分享你的物品以及其他合乎平台要求的用户行为累计,当然让用户充值获得积分这个口子早晚会开的了。话说,享物说有没有打算借区块链的东风搞搞积分通证化,弄个红花币呢J
9、底部功能菜单除了“首页”、“发布”之外,就是“我的”,我的跟大多数电商类平台类似,因为享物说的玩法有点多,所以“我的”模块下的各种功能和列表就显得有些过于复杂了。
10、任何一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主页,上面能看到他曾经分享过的宝贝和获得的感谢视频,而且可以被关注。如果确实是个人生活需要而共享物品,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社交色彩的。但是认真考量基于物品交换的社交,用户间关系太弱了,缺乏足够“从陌生人变认识”的理由。另外,用户在打开享物说小程序的时候,有时会提示你可能认识的好友,应该属于用户那些同样在使用享物说的微信朋友,如果是好友之间共享物品,作为“从认识变熟悉”性质的社交当然就更有意思了,但是是否能够反复有这样的机缘促成好友之间的物品互送,目前没有数据参考不好进行评价。
用户个人主页
11、回想当年,淘宝的前身是模仿ebay(以及它的中国版本易趣),介于“C2C模式”和“小B2C模式”之间。而作为鼻祖的ebay最初的模式恰恰就是物品交换共享,它讲的创业故事正是创始人的老婆喜欢买别人用过的二手物品,卖自己用过的二手物品,创始人为了满足老婆的需要花了一晚上时间开发了一个二手物品交换共享的网站平台。当然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ebay、淘宝的模式都变得面目全非。然而这两年,淘宝系又冒出来一个C2C的闲鱼,微信生态也冒出来一个享物说小程序,二手物品交换共享模式的起死回生,背后可能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再是一味的乐观,物品购买和更换更注重价值和成本,适当的勤俭持家并不丢脸,对于有些品类互换二手物品也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
2)房价和房租越来越贵,居住面积并不宽裕,即使商品再便宜,也不能任性的“我喜欢我就买”,买了你也没地儿放啊;
3)城市环保压力倒逼高度分工的废物回收产业链,很多物品恐怕你想扔都没地儿扔,想白给收废品的让他拉走人家都不乐意接,交换共享模式反而成了一个更可行的处置渠道。
然而正如当年的ebay做起来之后必然进入新商品的B2C一样,二手物品交换共享这种小众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创业者和资本做大做强然后顺利退出的需求,所以,最后享物说会变成啥样,依然是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1、你用过享物说吗?
2、家里的旧货,你最想处理掉,又觉得丢掉可惜了的是什么东西?
3、你所需要的东西,什么类型的你会选择去淘一个二手商品?
4、关于享物说这个产品,你怎么看?
产业链观察
微信公众号:industryplus
和君咨询产业互联网团队出品
本期责任编辑:和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