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适合和相爱,哪个更重要?

作者:西红柿,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已获授权

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许多故事的主题都充斥着人类与机械之爱。

比如,在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中,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用象牙雕刻的美女。

在他的虔诚祈祷下,女神赋予了雕塑生命,然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到了18世纪,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被注入了现代元素,在《大都会》中,雕塑变成了机器人,纯净无暇的美女变成了性感而又危险的女郎。

机器人马丽娅是个叛逆的蛊惑者,她用丰满性感的身体蛊惑男人,并传播破坏和混乱。马丽娅是个典型的替罪羔羊,她最终被人类献祭。

这种将情欲的渴求,投射到无生命的物体上的爱恋,是那个时代西方文学的主题。

马利娅是一系列爱、色情、反叛、危险与疯狂的机器人形象的先驱者。

在那个年代,能够想像智能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真可谓是太超前了。

如今机器人和人类已经难以区分,仿生人的诞生再次刷新了人们的眼球,它们是精确的复制品,是我们自身的镜中像。

2013年,英国制造出了第一个仿生人,名为“Rex(雷克斯)”,Rex是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造假肢和器官所打造的。

它拥有人工的血液循环系统,人工的胰腺、肾脏、脾脏和气管等,它还实现了人工眼自动对焦的功能。

目前仿生人仍然在试制阶段,但它却一直是科幻和机器人学的一大主题。

在电影《银翼杀手》中,导演斯科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仿生人无处不在的未来,并隐喻地提出了一个我们从没问过的问题:何为自身,何为人类?

在这部电影的结尾,迪卡怀疑自己也是一个仿生人,而迪克也被这种想法困扰了一生。

当计算机和基因技术不断拓展,我们无法区分生物和人工智能时,这种多疑可能会变成常态。

是啊,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仿生人呢?如果这个世界就是由仿生人构成的呢?

在关于人工智能爱的叙事中,仿生人和智能机器人就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社会成员。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仿真人是爱我们的,它们希望和我们一样,平等而被接纳。

但是如果在爱之外,它们还存在恨呢?弗洛伊德不是说过,爱与恨是一体两面的吗?

人和人在一起是符合我们认知的,是适合的;可是当我们遇到相爱的机器人时,又该如何做选择呢?

如果机器人如同《银翼杀手》里的左拉,或者《大都会》中的马丽娅那样反对我们呢?

或者如同《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与《终结者》中的天网一样,不知感恩地开始屠杀我们呢?

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成员对待这种可能性非常认真。他们警告说:“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会拥有意识,开始自我复制,并征服世界。”

他们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人工智能奇点”。

因为奇点的时间无法预测,为了预防不测,科学家们认为,应该在未来所有的人工智能中植入安全程序,防止任何有意识的机器恨我们。

换言之,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科技,制造没有自由意志的人工意识,强迫人工智能爱我们,并对我们绝对忠诚。

但是如果爱的算法本身就会导致意志呢?

如果无论我们做什么,或者就是因为我们想避免人工智能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机器的觉醒,带来了那句宿命般的“时间晚了”呢?

1818年,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这部小说的文学影响真是大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更因为它包含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思考与启示。

小说中的科学家们都是一群富有激情,又认死理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想去解决大问题,却忽视了道德以及研究中会产生的其他问题。

这个想法出现在了现代科学家们的讨论中,引发了他们对“预防原则”的强调,提醒每个人都必须谨慎地考虑所有行为的潜在后果。

但是作者说:很不幸的是,无论如何强调“预防原则”,不作为的风险都很难考虑进去。而不作为所导致的结果往往也是重点。

对于思考人工智能,玛丽的小说也都简单而直达根本。小说中,弗兰肯斯坦用科技技术制造出了一个不符合他心理预期的怪物,这个怪物聪明、善良,能说会道。

它渴望享有人类的权利,在尝试与人类的接触中,由于样貌丑陋,它处处受到排挤和厌恶。

屡屡碰壁后,怪物感到非常痛苦与孤独。于是它恳请弗兰肯斯坦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并承诺会远离人群去生活。

弗兰肯斯坦在人造女人快要活过来时,他想到世界上将会有很多这种怪物时,他吓坏了,于是又杀死了这个人造女人。

这个怪物原本只是希望能被平等地爱和看待,结果它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这次它发狂了,开始疯狂地反叛它的主人,并毁灭了他。

玛丽小说中所隐喻的科学思考,被不断地翻版和演绎。1970年,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这是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电影。

电影中,两个有了意识的机器人相互合作,计划统治这个世界,并无情地摧毁任何想要消灭他们的人类。

在《终结者》与《黑客帝国》中,计算机也都是恶意的、丑陋的、令人作呕的。

虽然它们没有声音,也没有令人害怕的外表,但是这些计算机也同样没有道德困扰。

这些想要摧毁人类的机器智能,构成了人们恐惧机器人的噩梦。

在最近关于人脑内部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我们对于过于逼真的人形机器会感到恐惧。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恐怖谷”。

“恐怖谷”的理论大致是说,当机器人是“机器人式”的样子时,我们在情绪上会喜欢它们,而当它们与人类的样子非常接近时,我们反而会觉得别扭和难受。

对于过于逼真的仿生人,我们不仅会对它们产生反感,还会感到害怕。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恐怖谷”。

这是因为拥有人类外形的机器人,如果技术上与人类有一丁点儿不匹配,都会扰乱我们的神经通路,引发不适感。

试想一下,当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一个有着人类的外表,但行为举止却非常怪异的“人”时,你会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会觉得很诡异?是不是会被吓一大跳?如果是在晚上碰见,你一定会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这就是“恐怖谷”的临界点,而一旦跨越了这个临界点,我们的恐怖感又会消失。

也就是说,当机器人的行为动作都变得和人类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差别时,我们的熟悉感就会重新上升,我们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又会迅速回到正常值,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分不清楚它到底是机器还是人类。

作者说当我们跨越了“恐怖谷”的临界点时,另一种技术就会登上舞台:同理心。

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同理心是建立在知道对方有“自我”的前提下的。

当我们发现这个“自我”的对象并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时,我们还是会感到紧张。

所以,只要我们意识到机器人或虚拟角色不是人类这一事实时,我们就无法跨过“恐怖谷”。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跨越“恐怖谷”,那我们也许就真的无法分清楚谁是人类,谁是仿生人了。

就像电影《银翼杀手》中一样,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到处都是仿生人的世界,那么,我们还能否信任别人呢?我们会不会想,如果这些仿生人是伪装的呢?

好了,今天的早读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共读我们了解到了科幻电影对人类的启发,今天的晚读时间里我们将会关注一个更有趣的话题:未来我们会变成机器人吗?晚读我们再见!

主编强烈推荐您关注这个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29B0XSM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