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会获得 “解放”吗?

恳请您点击右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企鹅号。

张慧瑜

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幻电影中,大部分都是恶托邦的故事,也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不是人类光明的前景,而是走向毁灭和崩溃。具体来说 ,作为弱势的人类会最终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机器人,或者低级的机器人打败高级机器人,这几乎成为科幻电影的 “套路”,这种套路与科幻电影所表达的科学主义的精神有关。

被作为科幻文化源头的是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 ·雪莱创作的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 ——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讲述的是科学家制造了一个 人造怪物,这个人造物不被人类所接受,反过来开始报复人类。借“弗兰肯斯坦”的原型,此后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中,代表科学、理性精神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毁灭世界的恶魔或野心家。这种对科学主义的反思来自于现代社会所产生的浪 漫主义思潮。

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是对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人性异化 、社会弊端的批判,反工业 、反现代、反机器、反城市等是浪漫主义的底色,以至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文化的主流脉络是对现代性的自我批判,相比之下,未来主义等对技术的正面呈现在西方现代文化中并不常见。正如个人主义、创造性等概念都与浪漫主义有密切的渊源。浪漫主义的另一面是对前现代、非现代的社会空间和文化价值的肯定追忆。

这种浪漫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技术进步所来的问题,反而采取鸵鸟政策,把与城市相对立的自然世界、把前现代的农业文明建构为一种美好的、和谐的时代。这种文化上的反现代性,很容易走向一种政治浪漫主义,就是把与现代不一样的前现代文明想象为人与自然融合的“诗意地栖居”。

人工智能给浪漫主义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案,就是用机器人取代那些被现代化生产所规训的人,这也是自动化车间的出现。暂且不讨论机器人取代工人之后的失业问题,这种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基础工作的取代,并没有改变机器 “奴隶”的命运,或者说在这些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想象中,恰好隐含着奴隶制的身影。人工智能不仅没能改变人工智能的 “地位”,反而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下永远生产、不会抱怨和反抗的机器工人 。

以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文化提供了一种反现代性的视角,这种视角确实回应了工业化、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问题。只是这种批判无法走出现代性的泥沼,更多的是充当异化的人们生活在异化的现代制度中的自我抱怨和文化吐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并没有改变既有的生产逻辑和社会关系,因此,人工智能只能加深现代性的危机。

在这个意义上,除里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外,还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社会和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下支撑人工智能的信息产业与大资本(投资者)、城市人(消费者)和产业工人(生产者 )相关,只有改变人类被现代理性奴役的状态,人工智能才能从机器奴隶的宿命里解放出来,这个时候即便人工智能也能产生“人性”的情感,也将不是噩梦,而是与人类和平共处的伙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0A0D1O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