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冰山理论”如何忽悠了90%的人

朋友从小某书分享“冰山理论”来鼓励我。

结果我仔细一琢磨,并没有被鼓励到…

冰山能够露出水面,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导致冰山绝大部分体积必须浸没于水中以满足浮力平衡。典型比例为约10%露出、90%水下,实际数值受海水盐度及冰山纯度影响小幅波动。

以上部分是物理课代表给的解释。

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心理学的解释。

还得是我老弗爷。

精神分析流派的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冰山理论,将心理分为意识(水面部分)和潜意识(水下部分)。

家庭治疗的萨提亚萨奶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将水下部分又细分为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多个层次。

“冰山理论”积极的层面是

既可以帮助我们普通人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也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心理医生,咨询师等)对来访进行深入理解,便于定制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经常关注我的朋友可能知道,

我更喜欢看消极的层面(不天天盯着深渊,怎么及时拉住从深渊里伸出的求助的手)。

冰山理论当然不是1:9这样一九分那么简单。

首先,基本的要求是下面90%的部分和上面10%的部分。至少应该是同样质量(密度)的。

很多人喜欢用时间来替代质量,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因为ta可能一直只是在做自我感动式的无效努力。

比如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混过来的人,九年时间可能只能算浪费掉了,当然不足以把ta托举到一个好的高一。

其次,下面90%的部分还需要保证大部分是你自主可控的,即不能有太多的不良关系掺杂在其中,不然不仅提供不了托举力,还会把你拖入深渊。

比如你有八个兄弟姐妹和一个富豪爸爸(妈妈),那和你作为独生子女继承财富相比,分家肯定是会让你财富(起点)降级的。

最后,是最无情的社会学层面。

社会下层90%的人,通过共情冰山水下90%的部分,似乎和现实中接触不到的10%上层人,成为了一个整体。

产生了一种我在社会上层也有一席之地的代偿性幻觉。

如果你是那10%的上层人,更有意思。

大领导,不得了。

冰会漂,你更漂。

出人头地你就飘了。

冰怕热,你也怕。

一上热搜你就没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2ch5GkJ1vivwn32OUFKG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