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教育技术学学生在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教育技术学学生在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正在推动教育变革,在线教育,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也是很热门。我们可以察觉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又有另外一些声音如“教育技术学是否脱离教育创新实践并被边缘化”。这个矛盾使我产生疑惑,正好看到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上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经济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的讨论。就做一下思考:

一、2018开启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

(图1 US Productivity growth is slowing pic from MIT Technology review)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从2004年开始就一天比一天缓慢。(图1 )为什么大量的人工智能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工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增加?人工智能遭到了质疑。David Rotman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很多技术仅仅是简单的代替了工人的工作而并没有创造新的职业。[1]

(图2 2018开启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 图来自肖建军)

前几天在观看《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图2)直播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先生提出的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战略:“我国机器人教育师资奇缺,教材奇缺和教具奇缺的严峻形势,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产业脱节的严重形势,提出要培养大批维修机器人的工匠、在我国大城市建立智能游乐园、机器人与孩子一同成长、机器人博物馆等诸多应对措施。”不难想象,未来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机械的劳动,大批量的机器人需要有新兴工匠来维护,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新职业。那么人工智能能不能带来变革呢?

19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上涨,如今的人工智能也同样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MIT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认为,在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人工智能可能会重构整个商业模式。MIT管理学院Scott Stern也认为人工智能是革命性技术,它会改变人们创新的方式。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并接受一个观点,就是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加强我们的思维方式[2]。英国经济学家John Van Reenen则进一步提出:之所以AI没有带来大量的经济增长是因为企业缺乏韧性和适应性。这是否意味着教育技术学学生们在人工智能引发变革的时代需要有一些灵活性和适应性呢?

二、教育技术学学生面临的挑战

前几天阅读王竹立老师的博客《下岗》一文,又一次提到了人工智能造成某些职业人员失业的问题。他说到,教育技术学人可能比英语老师更先失业。[3]其实在早些时候看到这个观点,我还是不以为然,而这一次却引起了我的反思。一方面,我认为教育技术学正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我又自身感到危机。

黎家厚教授曾提出问题:“我国教育类APP总数已超过7万个,但是为什么排名考前的教育APP几乎都不是我们教育技术人创造的?”[4]之前也听有学长说现在不会编程连论文都写不了。我有一点亲身感受,就是自己想编一个微信小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某些想法,虽然能够完成

教育技术学思感悟

,但是还是有些吃力。如今想起刘梅老师说:“现在教育技术学生还学什么技术啊,现在有钱都是外包。”在此情境下我实在不敢苟同。

另外再来看一下陈丽教授和何克抗教授就“教育技术是否正在脱离教育创新”问题的讨论。

陈老师认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学正在“脱离教育创新实践”,其主要依据是:“北京中关村的互联网教育中心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改变教育现状的年轻人,他们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和教育媒体形式,但其中没有一个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5]何老师认为,仅从北京中关村一个地方的互联网教育中心没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参与,就断定我国当前教育技术学正在“脱离教育创新实践”,有些过于武断;因为北京没有,那么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重庆、成都等地的互联网教育中心有没有呢?[6]

这里先不考虑教育创新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矛盾的焦点就是,教育技术学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或者说是否具备支撑创新的能力?

三、教育技术学学生在新时代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从专业层面上看,教育技术学学生的能力确实受到学校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学校专业设置的培养内容的制约。这里我不涉及讨论。

从个人层面上看,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自己对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大背景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树立教育技术学人的信念。

作为教育技术学人应该树立为教育技术学发展做贡献的信念。有了信念,就要努力去做。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起来升华为理论。教育技术要回归教育本身来,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好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脑科学或者说综合研究的学习科学;

2、具有开放的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以扬弃的方法看待国外教育技术学新的发展成果,建立本土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另外,立足于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规律上,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是不断的自我否定。在总结前辈经验、学习前辈经验的同时,要积极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虚心学习又要敢于挑战权威。

3、培养自学能力,与时俱进。

保持好奇心,保持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例如学习流行的编程语言,学习人工智能基本理论。

4、加强合作意识和提高交流能力。

与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们交流与合作,“统一战线”,为真正让学生受益做出努力。

四、结束语

未来已来。不管你有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比如我们常说的被“track”了。过去未去。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迈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期,要把目光看向未来,预判自己在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努力提升自己对时代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行文至此,也就结束了。前文多少流露出对技术的偏重,但是我强调我本身不是一个技术的崇拜者。这里也只是我就目前所看到的一些观点和研究热点结合本人自身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展开的思考。望批判指正。

也希望我的粗浅见解能引发读者朋友的思考,欢迎读者朋友们交流转发。谢谢!

[1] David Rotman.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 MIT Technology Review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1482/the-productivity-paradox/ 2018/08/09

[2] 何克抗.大数据面面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0):8-16+22.

[3] 王竹立. 下岗. 王竹立博客[DB/OL].[2018-07-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xx2t.html 2018/08/09

[4] 黎加厚. 电化教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DB/OL].[2016-08-02].http://h5.ppj.io/4krLNz96/?v=1http://h5.ppj.io/4krLNz96/?v=1. 2018/08/09

[5]陈丽,王志军,郑勤华.“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7(10):5-11.

[6]何克抗.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和教育变革着力点的思考[J/OL].电化教育研究,2018(08):1-9[2018-08-09].https://doi.org/10.13811/j.cnki.eer.2018.08.001.

欢迎交流转发哟~

喜欢就赞赏意思一下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9G1OUC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