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结局超预想:医疗AI“成才”记

6月30日的总决赛现场,最终AI选手以高出20%的正确率,战胜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医界“最强大脑”。

当天的比赛被分成了两个组别,其中A组进行的是颅内肿瘤磁共振检查(MRI)影像判读;B组进行脑血管疾病CT影像判读及血肿预测。前者要对脑肿瘤作出定性,后者验证脑出血第一次血肿扩大的风险。

首轮15位参赛医生,每人对15例影像进行判读,共225例。同时,相同数量的病例,AI选手耗时15分钟判读完毕,准确率最先显示为87%。又过了15分钟,计时结束,人类战队的成绩定格在66%。

这并没有打击医生们的自信心。事实上,在第二轮比赛中,10位医生不仅率先完成判读,还就其中不确定的答案进行了二次矫正。然而,卡着点交卷的AI选手还是以83%对63%的准确率,再次获胜。

这个结果足以让现场和通过直播视频观战的一线大夫们“消化”一段时间。

不过,就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学中心主任高培毅和血管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娜算是放下了悬着的心,对AI选手长达半年的训练没有白费。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BioMind创始人兼技术总监吴振洲。

对他们来说,AI当天的表现属意料之中。高培毅提到,在前期的练习中,它对脑肿瘤判定的准确率一度可达到95%。

但这不意味着医生战队的表现就有失水准。高培毅坦言,结果显示的就是国际上神经影像判读的正常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比赛人为增加了难度,如果回到现实场景中,医生对脑肿瘤判定的准确率会高于比赛时的结果,与AI的差距更小。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认为,这场人机大战的目的是“教育”。它可以解答许多临床医生的疑问: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大本事,以及我们是否会被替代?

“与AlphaGo战胜围棋9段选手一样,并不是AI的智力超越了人类,只是它们更勤奋,学习速度和稳定性都可以达到极致。”王拥军表示,作为一种工具,它必定能在某一单一特定任务中超越我们。

然而,医学并非单一的科学问题,临床医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病人的治疗、预后要结合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等各种复杂因素,任何信息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复杂决策系统的波动,使医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判断。医生这个职业不会消失。

“因此,我们对待人工智能,既不要小看它,也不必恐惧它。”王拥军表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13A0B6N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