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最近老在搬运一些抽象事件,互联网由此记住了我的喜好。
而被互联网记住喜好的下场,就是我的信息茧房逐渐变成了“信息茅房”......
但一间茅房,锁不住我;一道马桶圈,也困不住我。
在抽象网络里遨游数月,我依旧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些能让人心里暖暖的内容。
这个“暖心”到底是怎么个暖法?
大伙应该也知道,咱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辨别的文字。
比如在游戏中,咱们除了会遇到中译中的古风汉化组,有时也会被机翻软件整得连中文都看不明白。
玩个游戏,甚至需要连蒙带猜才能体会游戏所要传达的意思......
“文字解谜游戏”
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医生这一职业,极其擅长书写涵盖中文、英文、拉丁文的加密文字。
家里的一些长辈,在使用手写输入法进行回复时,也有一种让人仿佛在破译文字的晦涩感。
......你知道长辈们在说中文,但你的大脑表示它真的没法理解。
手写输入法的经典段子
咱们今天要聊的事,其实也跟这种“文字辨别”有关。
现实中的不少老人,他们自小条件受限,没法人人练得一手好字。
一些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他们表达能力弱化、意识也有些模糊,最终写出来的文字,对正常人来说也如同天书。
但这些难以辨认的“天书”,对于焦急等待在病床旁的亲属来说,却是迫切想要理解的东西。
他们想知道患病的亲人对自己说了什么,又希望通过这些话语,弥补生活中的一些遗憾。
所以在社交平台上,总是有类似的求助帖子,目的就是找人辨别这些被苦难加密的文字。
说到这里,有部分读者大概已经知道下文的主角该是谁了?
是的,朋友们,这里咱们聊的就是豆瓣上的某个抽象小组——史上写字最烂小组。
这个小组其实一直有被许多人义务宣传,最近在被央视采访后,更是来了个史无前例的大曝光。
该小组顾名思义,平时的活动就是组内成员相互展示自己的烂字,主打一手“学会跟自己的字和解”。
而在小组的组规以及书法等级帖中,全组成员的书法等级总共分为13级。
只不过在大多情况下,这一等级到12级就封顶了......因为能写出13级书法的成员,已经被永久踢出小组了。
能在“史上写字最烂小组”中存活至今的,无一不是暗黑书法界的绝世人物。
只有书法等级8以下的天骄,才能保证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不会因为“写字清楚”而被组长删帖。
至于那些书法等级1的大人物,在组内更是万中无一,只有在一些精华帖子中,旁人才能一睹传世名篇的夺目光彩。
在这种“烂出地球”的书法氛围中,该组的早期组员大概也认为:咱们都是在玩抽象,根本不具备什么现实意义。
只不过事实证明......“烂字”本身真的有现实意义。
该小组内的讨论帖
或许就像弱智吧也能充当AI训练库那样,不少看似抽象的组织,背地里都有不为人知的严肃使命。
“史上写字最烂小组”同样如此,而契机大概是2023年2月的一则求助帖子。
在当时的帖子中,求助者请人帮忙辨认已故父亲留下的笔迹。
这份笔迹在被写下时,求助者的父亲因喉部插管而无法说话,只能借着纸笔转述心中的文字。
而这份由纸笔转述出来的文字,当时在“烂字小组”中吸引来了四十多层回复,最后隐隐约约地被组装成三行文字——“我心很乱”“低血压想(没)办法”“照顾好妈妈”。
由于当事人的父亲已经离世多年,对这份字条的解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答案。
但这含糊的解读,大抵真的令求助者获得了些许慰藉。
所以在这之后,“烂字小组”开始反复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求助帖子。
例如在2023年5月的时候,再次有人在“烂字小组”里发帖求助,请求辨认自己奶奶离世前写的文字。
当时“烂字小组”的组长也给这帖子设置了最高级别的曝光度,尽力让整个小组都能注意到这则求助。
“烂字小组”中类似的求助,也不仅仅局限于辨别亲人生前的文字。
或者说,在某些时候,这些请人辨别文字的帖子,确确实实能帮助到正被病痛折磨的人。
比如在一则帖子中,有人将自己父亲在ICU里写的字发了出来,内容如下图所示,大家也可以自行停留猜一猜含义。
猜猜这写的是什么?
凭借这张图片,当时的评论区里有人逐字解读,然后将整理后的内容重新发给了求助者。
而在经过解读的图片里,左下角的文字被推测为“嘴里有东西”。
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分别被推测为“咳不出来”“上大便”。
这一次的解读显然是可以求证标准答案的,因为在这之后,求助者直接根据解读内容,找了医院里的医生进行询问。
而最后的结果,也表明评论区的解读大致正确,当事人的喉咙里确实卡有异物。
这大概算是“烂字小组”一连串的求助帖里,少数被真正辨认出来的文字。
更加幸运的是,在这名求助者后续的帖子里,其父亲写出来的文字越来越清晰,状态明显好转。
到了两个月后,这名求助者的父亲甚至不需要再写字转述心意了——他成功出院了。
以上的求助内容,至今依然能在“史上写字最烂小组”里看到。
不过正如前头所说,哪怕到了今天,真正被辨认出来的文字,还是只有那寥寥数个帖子。
而剩下的大多内容,不是没法得到验证,就是依旧被一串问号掩盖。
当然,在辨认烂字这方面,“烂字小组”也不是打着专业的旗号来帮忙的。
毕竟能写烂字的,不一定能认烂字。
在大多时候,这群组员的态度,大概就是:能认出来就认,认不出来就帮忙顶帖保持热度。
另外对于“烂字小组”的早期组员,这个小组本质上依旧是个偏娱乐的抽象书法同好会。
而帮忙辨认亲人字迹这种事,听起来还是有点太过沉重,不符合“烂字小组”的创建初衷。
所以后续的类似求助帖,都被划归到了专门帖子里头,用来平衡“烂字小组”的性质以及他人需要。
2024年12月之后有了专用帖
总的来说,“烂字小组”在烂字识别这方面,也时常会碰上力有未逮的情况。
但话也说回来,那些相当紧要的认字需求,其背后的意义太过沉重,本身也不建议一味听从网友的解读。(还是得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而那些不怎么紧急的遗留纸条,在时隔多年后被人们发到网上,最终所寻求的大概也只是一份念想。
关于这份念想,网上的求助者们在描述时,会十分具体地还原出当年的情境,然后相当自然地倾吐自己当时的想法。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此时最重要的并不是纸条上的内容,而是纸条代表的那一天、那个人、那件事。
所以对于手握这些纸条的人来说,它到底写了什么字,在某些时候或许并不重要。
从网友处得来的种种解读,当事人可以选择信,也可以选择不信。
只要你和你的家人需要,它完全可以是任何字。
求助帖里的神评
当然,如果事态允许,还是希望大家不会有这种“寻求解读”的困扰,咱们这群臭打游戏的,平时就开开心心地玩游戏了事。
最后,这里也祝大家以及大家的亲人,往后都能健康无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