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圈——边缘思维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何时能具备自主意识?

人工智能的程序可以进行自我调整与学习,努力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执行算法之前,首先会通过对大量人工标注的数据进行学习,然后在进行智能化的识别。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AI程序已经不再需要广大程序员,可以自行生成程序编码来调整算法了。用AI圈儿里的行话说,已经实现的了“机器学习”。

但问题是这些算法是固定的,并且无法实现对机器学习进行引导与微调,用来改变分析模式识别的基本性质。因此,即便它现在正在解决的是类似的问题,也必须编写一套全新的算法,以便AI程序处理其他任何事情。这种现象被称为“灾难性遗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对其技术进行研究。AI程序的“灾难性遗忘”是指必须从第一组数据开始学习,也就是必须从新学习所有数据。相关人员表示,如果除了基本的人脸识别,还想识别出人的不同表情,就必须编写一套全新的算法。所有与表情相关的数据需要人工手动标记,然后再输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算法,才能用此程序处理其他问题。在继续学习表情识别数据的时候,原先的面部识别程序将“灾难性地忘记”之前的数据信息。据该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计算机程序无法理解编码的基本逻辑。

谷歌高级研究员伊琳娜希金斯最近宣布,她和她的团队正在解开“灾难性遗忘”的秘密。在相关的研究论文中,她谈到了“组合性”的概念,称其为人类学习的核心,但机器学习还尚未具备这种能力。她说,人类的大脑中可以通过仅有的熟悉概念模型,通过将熟悉概念按照从具体到概括进行分级,并对它们进行重组,从而构建出大量新的概念。

例如,通过让孩子们看白色墙壁而直到什么是白色,然后即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衬衫,也能够认出哪一件是白色的。孩子没有学习所有对象和所有颜色,也能完成这种相关性的识别,但是对于AI程序来说,如果没有对颜色和物体大量的数据学习过程,就无法完成类似的学习与识别。希金斯和团队称他们已经突破了这种限制,能够让AI程序更深度地模拟孩子的认知方式。

个人认为,人类最早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祖先仍然是爬行动物的日子。我们将大脑皮层中的边缘区域继承下来,产生了这种边缘思维,我们绝大多数求生思想都来源于此。边缘思维使我们在面对霸道的老板时,产生生存威胁的意识,进而会情绪化的反驳,就像我们原始的祖先会对掠食者做出反应一样。我们的“构图思维”构建块被埋没在边缘层面。矛盾的是,作为众生,我们也发展了“意识”,至少对于我们中间更加自我意识,我们可以用来“观察”一个边缘思想并远离它。可悲的是,我远远没有达到成为我思想见证的必杀技。

由此可知,这种边缘思维是人工智能“灾难性思维”的唯一对立面。人工智能能够实现边缘性思考还遥遥无期,更不用说具备真正的意识了。

龙猫数据认为,虽然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程度还无法实现程序高度自主,但是AI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完善,AI学习模板更加健全,在未来人工智能终究会实现自主学习,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我们的服务

我们为他们服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05A181W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