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显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可能很多人不是非常了解这位科学家,我们只需要说一个简单的事实,就会知道他的成就有多高,在其生前世界物理学家排名中杨振宁的物理学家排名,杨振宁也能排名到14-16名左右,要知道前十名之内都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一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大佬!
但网络上一众网友对杨振宁的评价依然是毁誉参半,呈现出两个极端的方向。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相信大部分网友评论杨振宁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首先就是杨老的婚姻问题,在82岁高龄的时候迎娶了28岁的娇妻。
二、其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没和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一道回来为祖国效力。
三、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四、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奖之后的争端问题。
五、晚年重回中国国籍,被一众键盘侠诋毁成回国养老。
大家也都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几方面都是吃瓜群众能看懂的,并且很容易被当成流言去传播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你情我愿的感情问题,一众网友自然不需要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杨振宁没有回国,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杨振宁当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变成生产力的事情。即使当时回国,能出力的地方也并不会很多!
同时关于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争端问题,只能说矛盾是有的,但谁对谁错大家都各执己见各说一词,其实争不来结果。
最后就是养老的问题,要知道靠杨振宁当时的名声和成就,无论在哪里杨都可以生活地很好,回归祖国只是一种落叶归根。
其实这些问题都没啥值得讨论的,从整个人类文明的角度,杨是有巨大贡献的。
首先是科学成就,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其实和爱因斯坦一样,他的最高成就并非是这个诺奖研究,而是1954年和米尔斯共同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现代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就是以此为基石的,而后来有十几位物理学家因为该模型获得了诺贝尔奖。
物理学一直以来存在着两个终极的基本问题,那就是四大基本作用力的统一问题以及物质的基本组成问题。而在这个模型之下,除引力外的三大基本作用力,都从微观角度上进行了解释,目前唯独是和广义相对论之间还存在“矛盾”。
当然,对于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很多人并不清楚,甚至完全无法理解它的真正作用。
那我们可以看看杨振宁还做了什么,杨老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未忘本,他凭借自己的资源和便利,前后直接或间接帮助中国建立了60多所物理实验室,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与此同时,杨振宁还成为中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沟通桥梁,可以互相学习并进行科研交流,培养了大批的学子为国效力。
就像杨老自己说的那样,他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从清华出发最终返回清华,一个世纪的历程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以后再谈历史上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会跃然纸上,和爱因斯坦、牛顿等物理学巨擘一样,成为共同的人类记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