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芯片断供? 明明是荷兰先动的手,欧洲汽车制造商怪不了中国

10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声明,呼吁各国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半导体供应链的紧张局面。

这份声明虽然语气客气,却避开了核心问题——荷兰政府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强制干预。

这场芯片风波的始作俑者,显然不是中国。

事件的起点发生在9月30日。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对安世半导体下达紧急命令,禁止其全球30家子公司动用资产、知识产权、人员和运营。

荷兰指责安世半导体可能导致欧洲技术知识外流,并称其CEO张学政存在“严重管理失误”。

然而,这一行为背后显然存在地缘政治的影子。

安世半导体的历史值得关注。

这家公司原是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分拆资产,曾濒临破产。

2016年,中国闻泰科技以268亿人民币收购安世半导体,经过持续投资和研发,安世半导体成为全球成熟芯片领域的顶尖企业。

如此重要的供应链节点被荷兰政府强行干预,直接威胁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对此,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

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芯片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到欧洲汽车制造业,尤其是依赖高容量基础半导体的企业,比如宝马、大众和博世。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声明中表达了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但却没有明确批评荷兰的行为,而是呼吁“所有相关国家”加强合作。

这种模糊态度,暴露了欧洲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荷兰的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施压的结果。

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的所在地,荷兰在半导体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美国试图通过盟友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而荷兰的这次干预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

但问题在于,这种对抗最终伤害的却是欧洲自身的产业链。短期内,替代供应链根本无法建立,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线已经开始受到威胁。

这一事件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技术保护与国际合作之间的矛盾。

荷兰政府的干预让国际企业对欧洲市场的投资安全性产生疑虑。投资环境恶化,只会让欧洲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更不利的位置。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声明虽然呼吁合作,但真正的解决途径在于敦促荷兰政府收回过度干预的手,而不是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一味追随美国的步伐。

合作还是对抗,这是欧洲必须做出的选择。否则,等到供应链彻底断裂,生产停摆,想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稳定对所有国家都至关重要。荷兰的干预不仅破坏了国际规则,也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中国的出口管制是被迫自卫,而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困境,根源在于荷兰政府的政治动作。唯有选择合作,全球供应链才能重新回到正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znIUCrlyl1Y01hstnv-77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