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安世半导体僵局持续胶着,荷兰顶不住压力,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2025年10月,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释放的对华磋商信号,为持续胶着的安世半导体僵局注入关键变量。这场由美国“穿透规则”引发的产业链震荡,不仅让中荷经贸关系承压,更将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彻底暴露。即将开启的高层会谈,正成为检验国际经贸规则底线与地缘政治平衡艺术的核心场域。

安世半导体的困境,始于一场裹挟地缘意图的连锁干预。9月29日美国“穿透规则”落地后,荷兰政府迅速以“防范知识产权转移”为由介入企业治理,接连采取冻结资产、暂停中方高管职权、将母公司闻泰科技所持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等强制措施,直接冲击企业正常决策架构。

10月17日,中国区员工停薪、核心系统权限中断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市场对企业运营连续性的担忧急剧升温。尽管安世中国随后发布公开信澄清“生产经营整体如常”,强调国内主体具备独立决策能力,但全球业务的人为割裂,已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实质性冲击。

这场僵局的核心症结,在于地缘政治对市场规则的越界侵蚀。荷兰方面将干预行为包装为“维护欧洲技术安全”,但中方明确指出其与美国政策的深度关联性。

事实上,安世半导体的产业布局本是全球协作的典范样本:芯片核心制造环节位于德国,7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于中国广东东莞,每年超500亿颗芯片产品支撑全球汽车产业运转。

在此分工体系下,荷兰的单边行政干预既违背市场契约精神,更直接动摇了全球产业链赖以存续的信任根基。中国商务部直指美方“穿透规则”是“问题根源”,呼吁荷方回归市场化解决路径,正是对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的明确反制。

僵局持续的代价,正由全球汽车产业共同承担。作为占据全球9.4%市场份额的车规级功率芯片巨头,安世半导体支撑着欧洲近四成汽车芯片需求。受此次事件影响,其产品交期已从常规8周激增至20周以上,1200V SiC模块等关键产品的量产计划被迫搁置。

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以及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均陷入断供预警,美国汽车创新联盟紧急发声,警告危机“可能引发全行业生产链停滞”。

这种产业层面的切肤之痛,成为推动荷兰主动释放磋商信号的关键动因——卡雷曼斯在表态中坦言“中国车企同样依赖安世芯片”,变相承认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双方协同。

中荷磋商的核心,本质是规则底线与现实利益的双重博弈。中方立场始终清晰且坚定:一方面要维护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捍卫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秩序。

正如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周密所言,荷兰需摒弃“受美国胁迫的政治化操作”,回归契约精神与市场规律的基本轨道。这一主张有着扎实的产业现实支撑:安世70%产能扎根中国,荷兰的管控措施难以割裂其生产根基,反而导致自身关联产业链陷入“卡脖子”困境。而中国随后针对性实施的特定元器件出口管制,更以精准力度击中供应链关键节点,迫使各方正视问题本质。

从全球化发展视角审视,安世事件是当前全球产业协作遭遇挑战的典型缩影。它深刻警示:将科技产品泛化“国家安全”标签,以行政力量粗暴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最终只会引发供应链连锁崩塌,损害全球共同利益。

对中国而言,这一事件更凸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唯有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构建自主可靠的产业链体系,才能在地缘政治波动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荷兰外交层面的斡旋动作与高层会谈的筹备推进,为僵局化解带来曙光。但破局的关键,仍在于能否摒弃双重标准,回归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安世半导体的命运走向,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续,更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信任根基。在全球汽车芯片需求持续攀升的当下,唯有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市场规则,才能让这场供应链危机,转化为重构全球科技协作秩序的新契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37gO51rnFlWA__nqEP8l90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