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数学领域两个著名的拉马努金奖有何不同,哪些国内出身的优秀学者获得过这两个奖项呢

拉马努金奖(The Ramanujan Prize)可能好多人都听过,但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其实有两个拉马努金奖,所以很多人经常把两个奖搞混。其实两个奖虽然有相同点,即都是为了纪念印度著名的天才数学家,英年早逝的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但更多的是不同点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两个奖的区别,以及哪些国内出身的优秀学者获得过该奖

首先我们来看看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和国际数学联盟(IMU)共同颁发的拉马努金奖,该奖主要奖励在颁奖当年12月31日未满45周岁的、且在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杰出数学科研工作的青年学者(即表彰发展中国家的优秀青年数学家)。该奖自2005年起每年颁发(仅在2023年轮空),该奖项最初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尼尔斯·亨里克·阿贝尔纪念基金和国际数学联盟(IMU)共同设立。阿贝尔基金的参与于2012年终止,而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DST)在2014年至2023年期间为该奖项提供了十年资助。从事数学科学任何分支的研究人员均有资格参选,获奖者将获得1万美元奖金,并被邀请至ICTP领奖并发表学术报告。该奖项仅授予一人,但若多位研究者对同一研究成果有同等贡献,则可共享奖项。

截至2025年,该奖共颁发了20次,共授予了20位优秀的青年数学家。按获奖者的国籍分布来看,巴西学者获奖次数最多,达5次(有1位双国籍),不得不说巴西的数学水平确实还是可以的;紧随其后的就是同样4次获奖的中国和印度了,剩下的其他国家就比较零散了,阿根廷多一点。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4位获奖的中国学者是哪四位?

史宇光:2010年该奖授予了来自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史宇光教授,以表彰他在完备(非紧)黎曼流形几何方面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准局域质量的正性与渐近双曲流形的刚性。该奖项亦旨在肯定史宇光教授十余年来在中国数学教学与研究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也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田野:2013年该奖授予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田野教授。以表彰他在数论领域的杰出贡献,包括完成局部theta对应“重数一”猜想的证明,以及在Heegner点和 Birch–Swinnerton-Dyer猜想相关问题上取得的重要进展:证明了扭曲费马曲线上不存在有理点,并在同余数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具有任意多素因子的同余数。

许晨阳:2016年该奖授予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许晨阳。以表彰他在代数几何领域,特别是双有理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包括对数典范偶(log canonical pairs)和Q-Fano簇的研究,以及奇点拓扑及其对偶复形的研究。 。

刘若川:2024年该奖授予了来自北京大学的刘若川教授。以表彰他在p进Hodge理论方面的基础性贡献,特别是他在相对p进Hodge理论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关于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与黎曼-希尔伯特对应的卓越工作。

说完了,ICTP和IMU的拉马努金奖,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似乎更为出名的拉马努金奖。它是由印度SASTRA(一个研究院,相当于大学) 同样自2005年起开始颁发的SASTRA-拉马努金奖。该奖旨在面向全球范围表彰那些在32岁以下,且在与数学天才拉马努金相关的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青年数学家(因为拉马努金去世时是32岁)。该奖项包含1万美元奖金及荣誉证书;SASTRA设立此奖项旨在激励青年学者受斯里尼瓦萨·拉马努金精神感召开展数学前沿研究,提升数学学科在印度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影响力。该奖项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具声望、最受推崇的国际数学奖项之一,每年于12月21日至22日在该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颁发。

SASTRA-拉马努金奖通常每年颁发给1人,偶尔颁发给2人。据初步统计,在2005—2024年的23位获奖人中,已有6位后来获得了菲尔兹奖。这个“菲奖”转化率还是很高的了,其中有5位出身国内的优秀数学青年学者获得过该奖,他们分别是张伟、恽之玮、刘一峰、唐云清和张瑞祥,且他们本科全部毕业于北京大学。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他们因何而获奖?

张伟:他在2010年获得该奖,成为继陶哲轩之后第2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学者,也是首位国内出身的华人。他因“通过与同行合作及独立研究,在数学多个领域作出了深远贡献,涵盖数论、自守形式、L函数、迹公式、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方向”而获奖。

恽之玮:他在2012年获得该奖。他因“在表示论、代数几何与数论的交叉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而获奖。

刘一峰:他与Jack Thorne共同获得了2018年的拉马努金奖。刘一峰因“在数论、代数几何与自守形式领域解决了一系列著名问题”而获奖。

唐云清:她在2022年获得该奖。她因“在算术几何与数论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贡献”而获奖。

张瑞祥:他在2023年获得该奖。他因“在限制理论和调和分析方面取得的显著研究成果”而获奖。

综合来看,两个拉马努金奖都是国际上数学领域的知名奖项,其获奖人都是数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但从奖项表彰范围和年龄要求来看,SASTRA-拉马努金奖似乎与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更契合一些,这从两个奖项的历史获奖人当中可以看出来。最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华人学者,中国学者能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zYvF9rhD_gU8q4WgqwBca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