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安世半导体事件|企业控制权的本质:是“治权”,还是“产业链掌控权”?

又菜又爱玩的荷兰政府,甘做傀儡,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裹挟盟友联合遏华,其长臂管理也挥舞不了多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争”中,最终胜负取决于谁能在技术创新、资源掌控和规则制定上占据优势。中国企业家好样的,中国政府好样的!

这是叙事的终结,也是序章的开端

           ——丘吉尔

有网友问:2025年9月,全球芯片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荷兰政府配合美国,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幌子,通过冻结资产、强撤CEO、强行托管股权,完成了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Nexperia)控制权的转移。10月上旬,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国随后宣布脱离荷兰总部。你怎么看这次的“安世半导体事件”?

我认为:

1、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合法、合理且果断的。

2、安世中国展现了企业在面对外部不合理干预时的应变能力与战略清醒。

3、又菜又爱玩的荷兰人,在安世半导体上彻底翻车了。

4、美国“长臂管理”的霸凌也越来越不好使了。

这件事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纯粹的商业规则有时会失效,地缘政治的考量会直接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

这件事引出一个关键问题:在今天,怎样才能真正控制一家全球性企业?

是法律上的“名义控制权”(比如CEO是谁,董事会谁说了算),还是对“实际产业链”的掌控力?

荷兰方面拿到了“名义控制权”,看似赢了。但中资此前让安世半导体成功的关键,是把它的业务深度嵌入了中国的产业生态——从工厂制造到市场需求。

于是我们看到两种控制模式的较量:一种是写在纸面上的规则,另一种是扎根在现实里的产业能力。哪一种更根本呢?

这其实已经超越了传统企业管理的范畴。现在的大国竞争,焦点不再只是管理好某一家公司,而在于谁能主导整个产业生态,进入产业生态主导权之争。

这意味着,单一公司的股权或人事安排,其重要性在下降。真正的实力,来自于对关键环节——比如核心材料、先进工艺、制造产能和主要市场——的系统性把握。

办公室可以被接管,但一个成熟且不可或缺的产业链环节,却很难被替代。

安世事件的后续,生动展示了“纸上权力”的局限和“产业链权力”的扎实。

荷兰方面拿到了董事会的主导权,却发现无法让芯片顺利生产出来。他们握住了公司的“印章”,却指挥不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流。

中方没有在人事任免上硬碰硬,而是直接回到了业务的根本——安世大约70%的产品依赖中国的制造基地。一项出口管制,就让所有的法律文书和人事任命面临现实困境,因为它卡住了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

这揭示了一个现实:“名义控制权”是写在纸上的权力,而“产业链掌控权”是能创造真实价值的权力。 在今天的世界,后者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

安世事件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对于全球性企业,尤其是战略行业的企业来说,真正的安全和主动权,越来越不取决于法律条文多么完美,而在于你是否掌握着产业链上那些别人绕不开的环节。

这不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问题,而是关乎如何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足的战略问题。

关键词:#芯片争夺战#安世半导体#产业链安全#闻泰科技#逆全球化

订阅《华少别院》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胜于空谈 中年的认知觉醒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kZpAVIcDKxVj8zE1lQcykH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