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推迟返回的消息,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原计划于11月5日返回地球的陈东、陈忠瑞、王杰三名航天员,已在轨驻留超过190天,可就在“太空交接”完成返回前夕,飞船轨道附近却监测到一片高速飞行的太空碎片群。
经过地面团队综合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神舟二十号返回计划被迫推迟。
这一突发状况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热搜,不少外媒也密切关注此事,报道称在神舟二十号所处的轨道区域内,出现了可能威胁飞船安全的太空碎片活动。
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已成功实施16次载人飞行任务,从未出现因空间碎片影响而推迟返回的情况。
这一次,飞船能否平安度过风险期,自然牵动着全国的目光。如今返回时间已被延后了5天,可新的着陆日期却迟迟没有最终确定。
太空碎片问题,一直是人类航天活动中最棘手、最难防范的隐性威胁。
据欧洲航天局统计,目前地球近地轨道上约有9000颗活跃卫星,但尺寸超过1厘米的碎片数量已超过上亿个。
这些碎片多数由报废卫星、火箭残骸、解体部件组成,以每秒7公里甚至更高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行。
这些有如弹珠大小的金属碎片,撞击人类航天器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一颗子弹。如果航天器在返回地球前遭到了高密度太空碎片的影响,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神舟二十号目前运行的轨道高度约为400公里,这一高度正是国际空间站以及多国卫星的密集活动区。
虽然类似碎片撞击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在载人任务面前,任何万分之一的风险都必须谨慎对待,这也是任务团队宁可推迟,也绝不冒险的原因。
太空碎片对返回任务的影响极为复杂。首先,它可能直接干扰飞船的返回窗口。飞船重返地球时,必须在特定时刻进行变轨与制动操作,以确保精准进入大气层并抵达预定着陆区。
如果此时有碎片掠过飞船返回轨迹,哪怕仅相距数百米,也会造成风险。
高速碎片可能干扰导航信号、影响姿态控制系统,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引发微撞击,造成舱体表面受损或通信中断。
此外,太空碎片的高速运动还会带来电磁扰动,影响飞船上的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这些风险虽然在设计时已被充分考虑,但任何一次实际遭遇,都可能让任务的安全系数下降。
因此,地面控制中心必须实时监测轨道环境,根据碎片的运动轨迹和密度变化,不断调整返回方案。
截至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三人状态良好,地面团队正密切监测轨道上空间碎片的分布情况,并不断进行轨迹模拟与调整。
正所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方面尚未发布确切通报,这意味着航天员在轨生活依然平稳受控,一切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只要返回窗口一旦确定,返回程序即可立即启动。
事实上,太空碎片的困扰近些年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公认的难题!随着全球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低轨道空间的“撞击风险”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据美国太空监测网络统计,每年新增的轨道碎片超过2万件。虽然这些碎片大多可以通过国际主要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精准追踪,并采取规避措施,但仍然存在无法完全预料的风险。
例如,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科学”号舱段,就因冷却系统遭太空碎片撞击而发生过泄漏事故,导致宇航员紧急规避,空间站部分区域甚至一度封闭。
载人航天安全无小事,风险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神舟二十号此次推迟返回的评估工作更是格外谨慎。
我国载人航天的原则始终是“宁可推迟一刻,不冒一分险”,绝不会带着疑问让航天员返回地面。
地面团队不仅要全面检测返回舱的密封性能、推进系统的工作状态,还要结合轨道参数与预定着陆区的气象条件反复验证。
只有当所有环节确认无潜在隐患后,中国才会实施返回计划。
当然,中国载人飞船的应急体系也十分完备。
按照“发一备一”的机制,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入轨后,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已在酒泉总装待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在两周内快速实施发射救援。
假如神舟二十号真的遭遇极端故障,导致无法返回,新飞船要能第一时间发射出征,前往空间站接回航天员乘组。
这套体系的稳健性,也避免了类似美国“星际客机”飞船去年发生的事故——由于系统问题导致宇航员被迫在轨滞留长达286天的尴尬。
当然,也有部分公众提出疑问:既然神舟二十一号已成功对接空间站,为何不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直接搭乘二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这样既能节省评估时间,又能避免风险。
不过,这看似合理的设想,实际上并不现实。
每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的飞船,都按照严格的对接、返回计划设计,其推进剂储量、返回窗口和热防护系统状态都经过精确匹配。
随意更换返回飞船,不仅会打乱任务节奏,也可能造成风险不可控。
更何况,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原本就是为了运载二十一号3名航天员的,如果提前撤离,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再遭到意外事故,将难以快速撤离。
所以,目前的主要工作仍是充分评估神舟二十号飞船的状况,只要数据验证全部通过,返回舱确认安全,三名航天员就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平安踏上归途。
就像网友说的:“宁可航天员在天上多待几天,也不要让他们带着风险回家。”
严慎细实,一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方针宗旨,对天上的航天员而言,“推迟几天”不算延误,而是一种“确认安全后再出发”的慎重。
也许就在未来几天,我们就能听到那句熟悉的通报——“神舟二十号返回舱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