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用“信息技术”重构教育生态圈

“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棒,挥到哪个领域就在哪个领域引起变革的新气象。它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都可以在线上轻松获取知识。如今,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那么,“互联网+”教育将走向何方?未来教师将如何应对?

教育形态的转变:关注个性化教学

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人物是苹果公司的“I”。这是“我”的时代。学生个性越发鲜明,教师的挑战随之而来,工作形态处于转型之中。

1.利用大数据,发现学生个性

教师工作的重心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个性的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一事实促使我们对教育者自身所承担的角色进行新的思考。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被彻底打破,教师的工作形态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这种改变的基本方向是面向群体的、集体化的教学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在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结构、身体健康、心理和认知能力等一系列数据的前提下,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迁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大数据所呈现的优势不仅仅表现为数据量大,它更强调全样本、全过程。教师们可以通过教育大数据及时地记录,利用技术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数据,通过建模设计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以及学科素养结构,发现并增强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

2.摒弃“一刀切”教学,发展新型讲学

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的进度和教学内容这样“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征来讲授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在个性化教学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要从如何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转变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或学习方案的设计以及学习的引导。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可能都需要学习同样的知识,但是他们经过的学习路径、参与的学习活动、接受的学习资源是不一样的。以前,教师面对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每节课都要统一讲解,很难兼顾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而在“互联网+”时代,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已经有条件实现。

教师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新型讲学呢?美国有一所学校正进行未来教学形态的探索,这所学校有三个特点:

一.包班制教学。一个班有25名同学,由两位教师负责所有学科;

二.互联网教学。教师负责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讲授。每个学生有一个平板,平板里有学习列表,不同的学生走不同的路径。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就能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然后进行定向的辅导。因此,同一个班上的学生,有的学习进度进入二年级的状态,有的则已进入五年级的状态;

三.实施能力课程。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带领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做综合课程交叉项目。教师设计项目相关问题,学生将在平板上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转化到项目中。

3.构建生态圈,融合虚拟现实

新一代移动网络、云计算技术提供了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计算空间,教育进入到一个虚实结合、虚实融合的智慧空间。在这种形态下,育人的空间不仅仅是学校的实体空间,还包括网上的虚拟空间。放眼未来学校教育,知识性的讲授一定会被互联网的工具所取代。比如,英语教学,给学生提供语法软件、单词软件、口语软件、阅读软件,听、说、读、写通过软件就能完成,不再需要教师的讲授。

教师们需要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授性的功能会被电脑所取代,并不是教师的教学功能被机器取代。知识性的教学将由技术替代,教师的主要工作形态是培育学生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完成整个学习的流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协同、知识迁移和运用的机会。未来的学习形态一定是学生线上学习,教师线下督促、管理、陪伴三位一体的形态,而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形态。

未来的教育是培育一个生态圈,教师要把握每一个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赖的关系,要关注生态圈里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未来的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教师职能分化:人机结合的智能教育

1.全能型和專业型教师

互联网+时代,教育是基于精确了解学生数据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支撑、精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实现多元的教育服务供给。新形态个性化教育体系强调领导力、人才的多元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教师队伍会向两个方向分化。

一是全能教师。教师要对个性化的群体、生态圈提供支持,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掌握学科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知识、技术知识;既要掌握认知、脑科学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各种社会属性,具有领导力。

二是专业性教师。未来教师角色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精细的、个性化的分工。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全能大师是不可能的,不过部分教师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未来会有专门做练习辅导的教师、专门做项目设计的教师、专门疏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专门授课的教师、专门做教学设计的教师等。这种分工就像拍电影,拍一个电影要有编剧、演员、导演、摄像、后期制作。今后,一门课可能由多位教师负责,有学科的专家、教学的设计师、知识的传递者、活动的设计者,有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分工。互联网的万物互联改变了社会组织机构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化系统,未来教师要擅于基于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来开展教育服务。

2.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

数据、信息和知识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呼唤着人机结合的教育技术,我们借助智能设备而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运用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既能实现大规模的覆盖,又能实现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个性化。

人工智能于教师有特殊意义。机器来替代机械化的工作,而智慧化的工作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完成。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烦琐、机械性的工作,比如阅卷,而智能批改技术可以把教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一方面会取代教师某一项单一的技能;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会成为未来教师有机的组成部分。面向学生个体发展的生态圈,单靠教师个人是很难平衡的。尤其在中国大班级授课的模式下,没有技术的支撑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可能的。大数据时代,在全面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

现阶段,大部分人工智能处于弱人智能的状态,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在快速地更新迭代,在摸索中成长、壮大,它会颠覆很多现有的行业,创造出新的秩序。我们可以推测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人工智能的水平可以与特级教师的水平相媲美,甚至会做一些特级教师处理不了的事情。

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制度,服务未来

当前,我国已进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打通数据“鸿沟”,让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海量数据真正产生和发挥作用,让数据“活”起来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带领下,我们新的教育呼唤着新的业务流程、新的制度、新的业务形态、新的教育结构,只有突破传统的制度,我们才能创造出崭新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

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育制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习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漫长的、痛苦的过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必然会经历很多艰辛的过程。要使人工智能发挥作用,我们就要突破原有的制度,创造出新的范式、新的流程、新的结构、新的业务形态,为我们未来的教育服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8A0ALE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