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移动医疗能做什么?

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对于这一产业的未来发展,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认为,未来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将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方面奇缺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全科、慢病管理、康复等方面的人才。在医疗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有平台汇聚各种资源和各方智慧。以下是俞熔相关演讲的摘要记录。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

医疗失衡预防应该前移

移动医疗,是大家听到耳朵起茧的名字。我想先说一下宏观方面的背景,现在国家的医疗方向还面临很多的困惑、思考。我们的卫生支出连年大幅增长,增幅是GDP的一倍,目前已近6万亿,人均4188元。大型公立医院不堪重负,分级诊疗任重道远。与此相应,医保基金几乎收不抵支——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5年内资金缺口将达7700亿。此外,我们的医疗卫生领域还存在很危险的结构失衡:比如医和药,治和防,公和私,育和才,优和劣,等等。

在这当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预防。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做改革,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开支、疾病种类还有各种因素的叠加,未来方向性的结论一定是入不敷出,国家的财力一定越来越紧张。因此预防端的力度和关口前移变得尤为重要。

以典型的糖尿病慢病为例,我们可以看到:1亿患者中仅4000万得到正规治疗;还有1亿高危人群无人关注,他们可以说是糖尿病前期的人,其中30%-50%未来数年内会发展为糖尿病患者。仅糖尿病一个病种就可以引发2000亿医疗费用,其中包括500亿元的常规用药和1500亿元并发症的医疗支出。而如果对这些人实施慢病的健康管理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关注治疗,我却较少关注健康的促进和干预。

移动医疗能做什么

关于移动医疗的趋势和演变,现在态势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说“抢医生、争入口,拼线下,贴身体”。现在我们美年大健康在健康端口累计了相当大的数据入口,今天在我们平台体检的人群超过1000万,未来3到5年会保持50%的增速。作为预防医学和健康需求最大的入口平台,三年之后我们每年可能会有3000到4000万的健康体检人群以及数据会留存在我们的平台上。

刚才我讲了几个产业背景和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关注的方向主要是三个方面:

1、体检入口产生的专科诊疗和疾病风险评估需求;

2、基于大数据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

3、涉及诊断、器械、服务、保险等整体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我们在未来预防医学、健康管理方面,现在奇缺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人才,全科、慢病管理、康复等等。

为什么看好远程医疗?所有移动医疗模式,我们可以作一些分类:一是致力于医患关系的优化,医院就医流程的改进,这方面做得很发达。第二方面是我们更关注的:怎样提高医生的效率。因为即便公立医院排队大幅度减少,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如果一流专家的效率如果没有提升,理论上他每天服务的患者还是有限的,面对供需高度不平衡,互联网无法带来优势。医生每天的时间除了工作、必要的休息、就餐,还有给家人一点点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当中让他们的经验、知识传输给更多的患者?这是远程医疗的价值。

我们在未来创新医疗当中,看好远程医疗。虽然制度方面、政策方面还有一定的瓶颈、难点,但是远程医疗包括我们最近在做的影像集中中心,包括第三方的诊断中心,把大量专家的资源、智慧集中在第三方平台上,为远程患者提供服务。这样乌鲁木齐的患者未必需要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上海,只是和专家见一次面,这样的模式和效率的提升,我觉得也是对分级诊疗的重大贡献。

我们对美国模式作了一些研究、探索,里面包含了远程、大数据、个体化的管理,这也是美国在移动医疗方面的一些发展,和我刚才的判断也比较一致。未来美年大健康除了做好预防基础医学服务外,我们要做创新的移动医疗超级孵化器。

我们提供的,是流量出口、线下资源、资本扶持。前两个都是非常稀缺、关注的资源,线下我们体检机构有200多家,上千万的数据,为健康管理、专科治疗和创新移动医疗的应用都可以提供很好的载体。

我们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预防医学的体系和网络,未来的使命是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健康数据中心,也希望在慢病重症化过程当中为卫生体系做出贡献。在健康产业和未来创新的路上为大家服务。(席启龙)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20A052V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