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与信息进化论(一):不一样的人工智能

备注:本号原创作品

作者:曹旭律师

首发:人工智能法律研究

阅读说明:节选自论文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正迅速、全面、深刻地创新变革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强人工智能的想象和恐慌。人工智能做为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出现的可能性,对新时代的哲学提出了新任务与新要求。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回答世界最本质、最基本性的问题,而具体科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共性的抽象和概括。具体科学则依赖哲学世界观的指导。

自从约2500年前,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那一代古圣先哲创设了人类认识自我和世界的一系列伟大思想后,随后至今的哲学理论都只是在为最初的一系列伟大思想做注解和引申。数千年来,人们更侧重于对于世界微观性和具体环节的探索,但是就最整体性的问题而言,和2500年前相比,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并没有取得本质性的突破。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迫使人类重新关注哲学环节最本质的问题,倒逼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和世界,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我”是什么?

我把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作为人类智能延伸的人工智能。第二,人工智能自身的特质和发展规律。本文就第二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信息进化论。

不一样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并不是向着“和人类一样”的方向发展的。

人工智能作为和人类智能不同的存在形式,有其自身特质。

成熟的人工智能不一定是仿人的智能。「1」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并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高级,达尔文把生物进化过程设想成一棵不断地生长、分支的大树,现存的所有生物都位于这棵树的某个小分支的顶端。进化没有预定的方向,进化树不存在一个以人类为顶端的主干,人类只是进化树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分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大卫-西里斯(David Hillis)根据DNA绘制了一种由内向外发散的圆盘图,用来描述物种的自然进化过程。和阶梯进化的图谱不同,这种深入的系谱学分类模式以最中央的原始生命形态为起点,然后向外发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如今地球上的生命形态,也就是最外面的一圈。这张图强调了进化过程的一个基本事实:当今世界的所有物种都是平等进化的。人类与蟑螂、蛤蜊、蕨类、狐狸、细菌共同位于最外面的一圈。每一个物种都经历了长达30亿年的繁衍生息,成功进化到今天。这种理论认为,当今的细菌和蟑螂与人类拥有同样的进化水平,并不存在所谓的阶梯。

类似地,智能同样不存在所谓的阶梯。智能并不限于单一维度,而是多种认知类型和模式组成的复合体,每一种类型或模式都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即使在几年之后,松鼠依然可以精确记住几千个橡子所在的具体位置,这种技能甩下人类好几条街。所以在这种认知能力上,松鼠超过了人类。要形成松鼠的思维,需要将这种“超能力”与其他在人类面前相形见绌的思维模式融合在一起。「2」从草履虫到人类,大自然会为每一种生物分别设计一套智能机制。「3」

如果机器能在特定领域里把事情做好,就可以被称作“智能的”,而不是它能在多大程度反映出人类思想。Stuart Russell和PeterNorvig在他们重要著作《人工智能》中就指出了,对生物形态的简单模仿并不足以应用于复杂精巧的现代科技:飞机并不以鸟类的方式飞行,我们在测试飞机是否是“真正的”飞行器时,当然也不会去看看鸟类是否会把飞机与同类混淆。「1」

人类的五识其实是很有局限的。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可见光波长在380~780nm米之间,仅占整个电磁波谱的极小一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在内的绝大部分电磁波谱,人眼都识别不出来。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许多哺乳类动物可听范围的上限比人高,例如:鼠为4万,猫为5万,狗为8万,而蝙蝠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超声波。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次声波。嗅觉、味觉、触觉一样都有很大局限。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小乘修行的第一个境界。佛家修行第一步就是要突破自己的五识偏见。

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匹诺曹,绿野仙踪中的铁皮人,剪刀手爱德华,弗兰肯斯坦的人造怪人等大量角色都以变成真正的人为目标。这其实是拟人化心理的产物,是人类自己对拟人化目标单方面的期望。人类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投射到拟人化目标的同时,将拟人化目标当成某种“生命”的同时,也想象拟人化目标给予人性的回应。这种想象也隐含了人类自身优越感的心理偏见。实际上,人工智能首先是一种工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工具的进步是以具有人性作为最高目标的。人工智能并不以“和人类一样”为发展方向。每一个事物有其自有形态。人工智能是一种和人类智能不同的存在形式。

生命是由身体和意识组成。人类的意识部分包括了人类智能。数千年来,人类的身体机能一直处于退化之中,而人类智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变化是人类掌握的知识一代代积累了下来。每一代人都在之前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突破、运用,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知识的积累是人类能够在地球取得支配地位的原因。人类受自身能力所限,发明了各种工具包括计算机来延伸自己的能力,做自己不能做的事。人类知识数字化后,运用计算机分析互联网产生的大量信息的能力持续提升,由此诞生了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人类可以在当前的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突破、运用。所以人工智能是人类知识积累的产物,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质变成果,象征着知识积累进入到更高级阶段。

「1」参考:Benjamin H. Bratton.人工智能≠类人智能:超越图灵测试的世界观.纽约时报.2015

「2」参考:Kevin Kelly.你以为人工智能真能超越人类?大错特错!.连线.2017

「3」参考:Jeff Hawkins.论智能.2014

响应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号召,本号提供免费公益法律咨询。进入方式:点击菜单 “公益咨询 - 免费公益法律咨询”。

行业研究报告分享:

36 GFK中国-智能家居入口之争: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分析报告-2018.04-22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智能家居"。

37 2017年中国云协同办公企业用户及品牌研究-人称T客-2018.3-48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云协同"。

38 95后用户内容消费洞察报告-酷鹅用户研究院-2018.05-30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95后"。

39 智适应教育研究报告-鲸准研究院-2018.05-96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智教育"。

40 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年度综合分析2018-2018.05-31页

关注本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电子竞技"。

更多重量级研究报告,持续分享中......

聚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新时代、新生态法律研究与服务。包括互联网法律、人工智能法律、金融科技法律、区块链法律、AR/VR虚拟(增强)现实法律、物联网法律、车联网法律、智慧城市法律、智能制造法律、大数据法律、云服务法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服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21G1QJL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