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牛顿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家?

区块牛

区块链社群生态

外部大环境突变引发区域内部生态系统变化,这个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才是出现熵减信息升级的关键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和认知升级。

看到一个问题:当牛顿发表力学定律和微积分,哈雷算出彗星轨道的时候,是中国的哪个朝代?当时的中国人在做什么?另外还看到某教授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不能产生科学是古代中国的制度问题,感到这些回答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我以前解释过类似李约瑟的问题,我认为是地球周期性气候变化对某一个大的局部区域内的政治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个大的局部区域,是以当时人类的能力,可以较短时间内相互的达到对方领土,这个大的局部区域,如2000多年前的亚洲黄河长江流域。

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极温暖气候影响这个大的区域农业大发展,农业大发展进而影响政治大变革,即多个诸侯国至今剧烈的土地争夺战,剧烈竞争导致出现认知飞跃。明清小冰期,恶劣的气候突然来临,必然也影响人类的生存,影响政治突变,只不过这时,作为明晚期,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对于生存资源的争夺,变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对明帝国资源的争夺,另一种是明帝国内部的争夺,而往往此时内部的争夺战是对帝国本身的“瓦解”,这种情况与春秋时期多诸侯国完全相反的趋势,多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趋势是“统一”,而明晚期的内部争夺是“瓦解”,外部对明帝国的争夺更是加速了帝国的“瓦解”。这种竞争格局不是由非常多势力、交错角力的状态。

明清小冰期,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那时候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影响很大。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这一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具体来说,有的学者认为又可以分出三个明显的小冰河期(可以理解为寒冷期):(1)自明代中叶之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2)自明代末叶后半期之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清代前叶之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3)自清代末叶之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至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

欧洲则显示出于2000多年前多势力角力竞争的状态,这种大政治环境下的各方,在竞争中力量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个与一个的转换,而多个势力轮流坐庄,这样的竞争格局更容易刺激认知在整个这个大区域下升级。

其实认知的升级和基因的升级有类似的、一样的模式,都是外部大环境突变,多势力竞争、多势力轮流坐庄这样的特征。这就是外部突变引发内部生态系统变化,这个生态系统才是关键因素,也可以说具有引发熵减信息升级的“生态系统”。

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熵减信息是价值的一种,包括使用价值中的熵减信息和共识价值的熵减信息。工业革命之前(或者跟进国的工业化),人们紧靠农牧业+贸易维持生存,那时吃饱饭就是最幸福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胖意味着生活的好。工业产生了新的供给和需求,生产机器就是制造“金钱”,也就是今天大多数人认为的“实业”,认为的汽油值钱,但把互联网区块链产生的供需视为“虚拟”,这本身如同农业时代或工业革命早期大多数人把农业视为“实业”,把工业视为“淫奇机巧”一样的状况。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供给和需求,而且大幅度尽然也解决了农业的低效率,人们很轻松的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胖不再是美。产生新的供需不但没有使原本的供给减少,而是增加了原有供给产生的效率。同样的,今天互联网区块链也一样可以为农牧业、工业提供更高效率,而这都是隐含的,无形的。如果厌恶新生事物,那只是思维惯性或者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心里状态而已。

中国没有产生科学,与什么中国的体制、人种关系并不大,或者说没任何关系,那些说中国传统体制的、或者说黄种人不行的,根本是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本质。

uiii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02A0ZDK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