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行业里程碑:总局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能否重塑节目评价标准?

今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这被视作中国乃至世界收视评价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或将成为广电、影视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文 | 江来

影视行业喊了多年的收视率造假问题,多年未解,如今,持续发力收视率治理的广电总局再度重磅出拳,推出全新的收视评价大数据系统,试图从源头上解决收视调查领域的突出问题,这让收视造假毒瘤的彻底铲除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今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宣布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总局亲自出手,自主研发建立一个全新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体系,更多业内人士都将其视作出传媒、影视行业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行业通用货币的收视率的调查和应用或将翻开全新篇章。

新系统的开通试运行,不只是收视造假治理中的一个有力举措,总局更在重塑着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行业的意义和影响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大。

全样本、抗污染、综合评价

此次开通试运行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与业内此前常用的收视率统计数据相比,在调查方法、指标设定等方面有哪些差异性特征?

总局将这一新系统的优势概括为五点:样本多、覆盖广,超规模海量信息源;大数据、云计算,实时处理精准到户;防操纵、抗污染,解决收视造假;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价引领发展;全媒体、开放性,面向未来全新定位。

改变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从过去的样本户抽样调查,到如今逐步实现样本全覆盖,是这一全新大数据系统的最大变化。原有市场主流的收视率调查最受诟病的,就是样本户规模和真实反映推及人口收视行为的能力有限、可信度存疑,而全新大数据系统采用的全样本、超规模海量信息源,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视率统计数据易存在偏差的问题。

承建运营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余英介绍,系统初期汇集4000万有线电视和IPTV样本用户的收视数据,全面涵盖直播、回看、点播等多种收视方式。

这也是基于电视收视行为和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考量,“不仅有线性播出,回看、点播这些都纳入进来,按照计划,网络视听数据下一步也会进来。”对多方式收视需求的观照、多重收视行为的检测,使得大数据系统更全面反映收视特征成为可能。

同时,全样本也将数据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是这套全新评价体系有底气对抗收视率造假的重要因素。余英举例,对于500万用户的某城市,如果针对某节目污染500个抽样中的5个样本用户数据,该节目的收视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该节目的真实收视率为2%,统计偏差可达50%。对本系统而言,这种情况仅会对该节目的收视率影响百万分之一,统计误差基本可忽略不计。

而原有的抽样收视率调查中,污染样本户是造假的最主要手段,操纵几个甚至一个样本户,都能给收视数据和排名带来巨大波动。全新的大数据系统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处理,不存在人工干预的环节,因此可有效防范人为操纵。

在收视率领域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受众研究中心主任刘燕南看来,全样本覆盖的无偏差、抗污染,这两点也是新系统对比其他收视率测量的最大突破和核心优势。

而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介绍,新系统还能在既反映热门节目、黄金时段的收视情况的同时,又精准捕捉小众节目、边缘时段的收视特征,即便是1‰的低收视率也会记录留痕。“原来样本少,而抽样定理不满足就是差。现在是全样本,不受抽样定理的影响,有多少就是多少。”而这也更能帮助非黄金时段小众节目了解观众的收视特征和变化趋势。

另外,颇为特殊的一点是,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并不只对收视率进行真实有力的反映,更定位于全方位的节目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等节目品质元素,对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多维度建模分析,“我们还采用了人工智能自学习的方式,有专业级和大众级的,会有分层的处理方式。”余英说。这也是对坚决克服“唯收视率”倾向这一导向的贯彻。

总局近期将出台规范文件完善细则

会上,余英介绍了这套新系统的整个研发流程。项目的研发可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收视率造假又一次成为影视行业焦点,行业协会公开发声。

2016年12月12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呼吁全行业携手与收视率造假斗争,并向广电总局递交报告,其中,建议中就包括“尽快调集技术资源,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客观公正的,能够真实反映全国电视观众收视情况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机构”。

仅一周后,总局副局长田进便做出回应,表示要切实加强收视率调查的管理,抓紧推进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的建设。

“从2016年开始,我们广播电视规划院在广电总局的正确领导下,牵头组织多家广播电视台、网络运营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一起大力攻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筹备、论证、试验、建设,目前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余英介绍,整个项目经历了课题研究、试验验证和成果转化三个阶段。

而今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在前期规模试验和反复试算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建设网络电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并终于于今日开通试运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建民在讲话中透露,在大数据系统开通试运行后,针对收视调查数据存在的突出问题,总局近期还将出台全面规范管理的意见。而收视综合评价数据的发布形式、周期以及范围等行业所关心的诸多问题,都在总局的工作筹划之中,或也将在未来发布的指导性文件中公布。

据余英透露,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仍定位于公益系统,“首先它肯定是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对行业健康发展进行引导和管理;第二,面向节目制作和传播部门,供他们在创作和传播中做参考,提升节目品质和传播效果。”

现阶段,这套系统主要定位为主管部门的“内参”,同时为业界提供更真实客观的数据,至于未来是否会根据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打造新产品,目前还没有定论,据悉,总局仍在系统考量之中,商业化运营仍待陆续推进和公布。

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建民针对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大数据系统,提出了几点希望:

首先要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可管可控,安全真实,要坚持把大数据收视调查和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大数据为基础,正确开展节目评价,引导正确看待和使用收视术语,坚决克服唯收视率的倾向。”

其次,要坚持改革创新。“要积极创新技术手段,积极创新数据分析和应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要坚持严格管理。“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不出现任何数据污染的问题。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广播电视宣传纪律,严格规范收视数据的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严禁收视数据违规交易、违规使用,坚决打击收视数据造假。”

余英在讲话中也表示,接下来规划院还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将持续推进:一是加快扩大样本规模和密度,丰富收视数据的来源,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卫星直播、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网络视听新领域这些不同的广播渠道;二是加快建立收视大数据统计的长效运行机制;三是加快研究形成更加丰富的大数据收视指标和模型算法,跨网络、跨媒体的异构收视数据源的融合分析评价方法;四是加快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动态预测节目传播态势。

从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开通试运行只是第一步,数据统计的规模、算法以及系统的使用规则,都在完善和规划之中。未来一段时间内,这套系统都将不断升级,更好地为主管部门实施节目导向管理、推动节目的传播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而来自电视台、制作方、行业协会等各方的参与代表都认为,大数据系统的开通试运行是整个行业的转折,甚至可以说是行业的福音,“是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一步迈得很好。”尤小刚就表示。

收视率评价历史与影视行业的里程碑

身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会长,尤小刚与收视率造假“开战”已有多年时间,而这一次,总局发布的新系统,终于让尤小刚和众多从业者对真实数据“统治”影视行业看到了曙光。“制作业一直在建议、在呼吁,呼吁到今天,总算有个结果了。”尤小刚表示。

201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并签署《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郑重向全社会声明,其所制作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时绝不买假,誓与收视率做假现象斗争到底。

他坦诚,声明发布后,遭受到了来自造假势力的报复,包括“把很好的戏收视搞得很低”等等,而市面上播出的剧基本没有不买收视率的局面,也让行业协会和创作者们持续焦虑。

随着郭靖宇撕开收视造假黑幕并公开宣战,以及总局在近两年来在整治这一影视产业乱象上表现出的愈加坚决的态度,他们逐渐看到了希望。

尤小刚毫不掩饰见证大数据系统开通试运行的喜悦,并为总局的这一有力举措鼓掌叫好,他连呼此举对影视行业“太有好处了”,“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拍戏了,使内容产业能够健康发展,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之前是好戏不一定有好收视。”

在他看来,有了新的大数据系统,一个科学的、先进的、严谨的、无污染的评价体系,播出平台、广告商都更能看清一部剧的真实传播效果和品质,“若其他的收视率太离谱,真的假的不就看得很清楚吗?”他认为,它不只是多了一个参考指标的问题,或将对收视评价体系掀起一轮变革。

播出平台也对这个全新的大数据系统运行后对收视造假的遏制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推动表示乐观。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就从中读到了“越来越公正、越来越清白”的强烈信号。

她也表示对这个系统的运行特别有信心,“因为我们永远相信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是好内容,做好内容是我们视频工作者唯一的机会。”而对于大数据系统未来的应用,她称还处在学习的过程,“电视台还需要更多的了解。作为电视媒体,对这个系统最大的配合就是做好自己的节目。”

这个全新建立的大数据系统,到底能否重塑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彻底推翻收视率这个电视行业硬通货的现有市场格局,这或许是更多业内人士的疑问。甚至有媒体向与会人员发问,“传统的主流收视率调查机构和指标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尤小刚对大数据系统改变行业电视内容评价标准十分乐观,并期待其成为行业的新标准,“如果是科学的,大家都相信,为什么不采用他呢?”但他也认为,索福瑞仍然可以有发挥空间,可以与这个大数据系统相配合,“现在大数据主要覆盖的是城市,而且主要是大城市,三四线城市、小城镇、广大农村完全可以继续开发”,共同为业界提供客观、多维的收视数据。

而在一些专家看来,这套大数据系统还有诸多优化和完善之处。如尚未覆盖到OTT,而OTT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趋势,用户数持续上升;此外,数据只是精准到户,还没有到人,而广告商更需要的每个人的收视特征分析和用户画像,这样才能针对特定目标对象完成销售,因此,系统的商业应用价值有升级。

不过,与CSM服务于广告商不同,大数据系统目前更多是供广电行业内部参考使用,而其一系列优势或能使其成为一个优化创作和传播的更有力工具。

“数据不会说谎,不会骗人,说谎骗人的是人,而引领人说谎骗人的是利益。走出了利益纠葛,收视率就会是清白、纯粹的收视率。这是收视率回归其本质面目的里程碑,真实是数据的生命,是数据价值的源泉,也是数据生产的意义所在。”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司长张仲梁将全新大数据系统的发布,评价为“中国乃至世界收视评价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即便对系统未来发挥多大的效力尚不可知,但无论是电视台、影视制作方、行业协会,还是学界业界专家,都对这套系统的推出纷纷点赞,并对其在行业内引发的蝴蝶效应充满期待。而这个里程碑事件后清新、健康的行业生态,更是无数人期盼已久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6A1KE8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