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广电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文|「广电独家」记者 林沛

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广电总局副局长高建民、广电总局副局长范卫平出席了今天下午的发布会,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担任了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列席会议。在张宏森分别介绍过到场领导后,有媒体同仁小声感慨道:“啊!领导们都来了,规格这么高,没想到。”

超大规模,多源异构——这是广电总局对收视数据的最新定位。

相比以记录仪、抽样调查为主要手段的收视率,通过建立与网络传输机构之间的安全通道,并汇聚大样本用户收视行为数据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或许正是新定位下的新产物。

在经过清洗、转换、分析与挖掘后,开机用户数、观看用户数、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30项数据将输出,共同组成这一大数据系统的核心指标。

12月26日下午,广电总局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该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现场座无虚席,记者在入场前也被发放了严格的座位安排表。

先是新系统的视频介绍,后有广电规划院、国家统计局及广电总局领导分别讲话,湖南、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全国几十家广播电视台皆有代表出席,在发布会过程中不断有小声但热烈的讨论。

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发布会,却有着相当的关注度。整个过程仅用了40多分钟,在信息量密集、令人目不暇接的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发布会甫一开始就推送了新系统试运行的新闻。截至「广电独家」发稿时,阅读量已破1.3万。

在现场发布介绍视频中,广电总局将该系统的优势归纳为五点:一是样本多、覆盖广,超规模海量信息源;二是大数据、云计算,实时处理精准到户;三是防操纵、抗污染,解决收视造假;四是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价引领发展;五是全媒体、开放性,面向未来全新定位。

▍“大覆盖”“全留痕”与“可忽略”

毫无疑问,这是广电总局“构建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的一次行动。在一系列理念中,还有众多对细节的锚定。

其一,“大覆盖”。系统初期,汇集4000万有线电视和IPTV样本用户的收视数据,全面涵盖直播、回看、点播等多种收视方式,并将逐步扩展至数亿级样本规模,实现样本全覆盖。

其二,“全留痕”。如某城市500万用户,如果从中抽样选取500个样本用户,那么这500个样本用户没有看过的节目均会被统计为“零收视”;而在系统的大样本统计中,即使1‰的低收视率也会记录留痕。

其三,“可忽略”。同样对于500万用户的某城市,如果针对某节目污染500个抽样中的5个样本用户数据,该节目的收视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该节目的真实收视率为2%,统计偏差可达50%。而对本系统而言,这种情况仅会对该节目的收视率影响百万分之一,统计误差基本可忽略不计。

三者归一,说的都是样本户

某知名调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其拥有5.79万余户样本家庭。其电视收视率调查网数据显示,25个省级收视调查网的样本用户为17250个,117个城市收视调查网的样本户有21000个。意即,每个地区分配的样本户家庭数量仅几百、上千个,即便数量最多的重庆也仅有1300多。尽管该公司会定期更新样本户,但多年以来并未解决单个城市样本数较低的问题。

而据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余英现场介绍,如今,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早已从传统的卫星直播、无线地面、有线电视,扩展至包含IPTV、互联网电视、视听网站、移动客户端在内的广谱范围;而用户的收看方式也形成了直播、回看、点播、多终端互动等多元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行业内习惯用收视率这个简单的指标来评价节目的价值,不仅以偏概全,而且也远远和新的收视特点不相适应。”余英说。

总的来说,正因恰好对应了传统收视率统计的三个痛点:不能全面反映多渠道收视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多元化收视需求、不能确保收视结果客观真实,“大覆盖”“全留痕”与“可忽略”正是这一新型系统调校原有收视率的基点。

余英还现场披露了新系统的运作机理:“用户的收视数据由运营商从机顶盒直接采集,通过安全传输通道直接汇聚到大数据系统,系统会对海量用户大数据采集、汇总,进行清洗转换、分析挖掘,并支持对收视数据的二次开发(创新应用)。”

▍“里程碑”与清醒态度

在原有的收视率体系中,“零点几的收视(误差)其实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被污染的数据还不如没有数据!错误的数据不仅会制造误解和偏见,而且会带来困扰和混乱。”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司长张仲梁的发言迎来热烈掌声,并被广电总局副局长、发布会主持人张宏森点评为“热情洋溢的题词”。

张仲梁指出了原有收视率评价体系的问题,并称赞新的大数据系统是“里程碑”:不仅是收视率迈向大数据时代的里程碑,是收视率回归本来面目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收视率走出利益纠葛的里程碑。

数据不会说谎、不会骗人,说谎、骗人的是人,而引领人说谎、骗人的是利益。综合评价系统说话的是机器生成的数据,作为评价主体的广电规划院只有公共利益。除去了利益纠葛,收视率就会是清白、纯粹的收视率。”张仲梁说。

广电总局副局长高建民代表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发言,他抱持着相当清醒的态度,“大数据系统的基本建成和开通试运行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这个系统,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他提出了下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几点意见,如要“不断完善有关指标体系和数字模型,从顶层优化数据算法”;又如“严禁收视数据违规交易和违规使用,坚决打击收视数据造假”,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指向未来的大数据系统。

据视频介绍,该系统将以收视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等节目品质元素,对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多维度建模分析,构建全方位的节目综合评价模型”,并可进一步用于“指导内容选题、素材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创作生产,转变传统节目生产方式”。

在新的技术和传播发展趋势下,系统也将“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直播卫星、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网络视听领域等不同传播渠道,并提前预设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移动应用大趋势下的新定位、新模型”。

余英表示,持续优化完善系统,下一步将重点聚焦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扩大用户规模,丰富收视数据来源,全面覆盖不同传播渠道;

第二,加快建立收视大数据统计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尽快纳入政府部门统计的范畴,严格规范有关的标准建设、项目设置;

第三,加快研究形成更加丰富的大数据收视指标,核心算法,研究跨网络、跨媒体的异动收视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对节目开展全网络、全形态的整体传播效果的评价;

第四,加快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动态的预测节目的传播态势,为节目导向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9月,导演郭靖宇揭收视率黑幕事件后,广电总局随即在官方网站发出消息,“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年底,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也指出,“将加强收视率(点击率)调查数据使用管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

这场迅捷的发布,像是行业主管部门高效、有力地加强行业管理的一种表征。

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广电总局副局长高建民、广电总局副局长范卫平出席了今天下午的发布会,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担任了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列席会议。

在张宏森分别介绍过到场领导后,有媒体同仁小声感慨道:“啊!领导们都来了,规格这么高,没想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6A1LE51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