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人与机器的边界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桂涛)5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人与机器的边界》的评论。

英国举行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展览,目的是探讨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与关系。

展览在伦敦金融城里一个展馆举行。这里平时是戏剧、交响乐和电影——这些人类文明成果的展示之地,难得迎来那些在空中挥舞的金属手臂和冲人点头哈腰的机器狗。

展览别出心裁地从犹太教与东亚文明中的万物有灵论开始叙述。犹太教的拉比像上帝造人那样赋予泥土以生命,造出了没有语言能力的泥偶“戈勒姆”;万物有灵论者则认为山川、大河、动物、玩具均有生命。它们是人类赋予物体以生命的最早尝试,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先驱。

欧洲发展机器人的尝试则始于500年前。最早投资搞研究的是欧洲的天主教会,目的是用机械阐释上帝的力量,重现圣经故事,震慑信众。人们发明钟表模拟天体运行,那么同样由上帝创造的人体内是否也有精密钟表指引?这一想法帮助人类产生了制造机器人的念头。后来,机械慢慢普及,普通人借助机器就可以拥有强大力量,机器也助力了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

我走在展厅里,惊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展品中有可以写出“爱情打碎了荣誉梦想中的星辰”这样浪漫诗句的程序,有3D打印出的耳朵和嘴巴,有和真鱼一起畅游的机器鱼,有人体器官芯片,还有中国的创客运动发展介绍。

巨大空间中,聚光灯打在那些能和人类互动的冰冷机器手臂上,我内心升起一丝恐惧。机器人眼中的世界与人类眼中的世界有多大差别?人类如何将自己的价值观教给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否会歧视人类?是否会最终战胜并替代人类?

事实上,展会已经在探讨人工智能“歧视”。一个美国非洲裔女科学家发现,人脸识别技术对她的面部不敏感,常常无法扫描识别,而当她戴上一个白色男性面具后,却总能被快速识别。那个白色面具就被放在展馆中。

比起受万物有灵论影响的东方,基督教文明的西方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道德困惑与恐惧可能更大。基督教认为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出人,而人造出的人是谁的形象?同样可以“造人”的人与神之间还有多远的距离?

我在展会上遇到华裔围棋棋手樊麾。他曾多次获得欧洲围棋冠军,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十九路棋盘上被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击败的职业棋手。他正忙着接受各国媒体的采访。

我问樊麾当他被AlphaGo以5:0击败后,心里是否恐惧?

他回答,不是对对手恐惧,而是对自己未曾认识的自己恐惧,他此前从没想到会输给人工智能。

我又问他,机器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棋手?

樊麾觉得这是个没意思的问题。“就像我们不会和汽车比赛长跑、和相机比赛谁画得更精准一样。”他说,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个工具,帮助人类解决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且,AlphaGo给出的下法是人类棋手无法想象的,它帮我们拓宽了围棋的思路,也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了围棋的知名度。”樊麾说。

我希望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也希望人与机器并非是棋盘两侧的对弈者。(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531A0FIZ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