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抄笔记十几年,你真的会做笔记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看到的信息太多了,各种类型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这个新闻那个热搜的……面对现在网络上爆炸的信息,我该怎么选择,真正对我对有用的信息呢?又该怎么有效地收集这些信息,并且使其不成为负担,而是成为可以被利用的笔记呢?

任何人其实都有收集资料的需求,例如要收集很多新闻事件、评论、分析报告,来作为自己撰写新文章或企划的素材。例如,李嘉诚最为著名的工作习惯:

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打完高尔夫球,在70层的办公室里,他会收到一份全球新闻资讯列表——这份列表不是摘要,全部都是标题,来自《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名利场》等著名报刊。

看到感兴趣的标题,他会让手下人全文记录下来。

李嘉诚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而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收集和提炼有用的信息,综合各种资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

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1

那我们普通人想要获取高质量的内容

要如何做到呢?

建立个人自动获取信息的渠道:自己的观点

收集专业领域意见领袖的看法:他人的观点

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世界的观点

自己观点

用订阅号这类工具收集自己最认同与信任的信息来源,建立一个每天稳定扩充自己知识的渠道,让自己可以跟着这些作者一起成长,这是建立自己观点的步骤。

他人观点

我们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观点,而意见领袖的观点确实是一个让资料有活水源头的方式——通过不断吸收、碰撞他人的意见,更新自己的观点。例如自己分享一个观点来跟大家讨论,也是一种召唤他人观点的方法。

世界观点

朋友圈有朋友圈的局限、国家社会有国家社会的视野局限,要能看到更大世界的资料,发现反证的资料,就要依靠搜索工具搜索,跳出自己习惯的信息框架,尝试找出不一样的世界。

看到某些论点,或是看到某些资讯时,不用立刻做最终判断,可以利用搜索工具多找找看,尤其尝试搜索反面观点,能让自己的视野可以更开阔。

拓展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接受他人观点的刺激,并且主动向外寻求世界观点的突破,我们的视野就会慢慢变大。

2

不用担心跳过 80% 的信息

前面提到了收集网络资料来源最好的方法,其实阅读书本,也一样可以从「自己」「他人」「世界」三层角度去思考怎么挑选自己要读的书。

但是光有信息来源还不够,接下来就是如何收集才有效率,并且有质量。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可以遵守这样的处理原则:

80%的信息都可以跳过,即使是自己收录到订阅的信息,也可以跳过 80% 是不读的。那什么是不能跳过的信息呢?这就要回头问自己,什么是当下最关注的主题,目前最需要找什么样的信息。

或者要换个角度想上网这件事,是把它当作休闲工具一样随意看,还是认为既然花了一样的时间上网,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有目的的阅读上?花同样的时间生产更多价值,而且一样有乐趣。

事实上,如果真的是很热门的信息,即使忽略不看,它们还会反复出现,因为这就是热门。另一方面,对于真的有价值的信息,要主动去搜索与研究。

3

资料是用来刺激自己想法的

所以优先收集想法

被某篇文章启发时,尽可能当时就把这篇文章读完,因为这样得到的启发最大!并且最好能一边阅读、一边画重点、一边做笔记,这就是开头说的「参与性」,收集资料最有价值的往往不是资料本身,而是受到的启发、展开的想象、进行的延伸。而且如果同时能把这些记下来,就太可惜了,等下次再读这则资料时一定会全忘记它曾给带来的启发。

为什么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为什么要收集资料呢?虽然有些资料确实是参考性的,例如某人讲过的话、某些事件数据,但更多资料的用途其实是「刺激自己产生想法」。

从这个角度去想要看什么资料,要读什么书,要把哪些资料收集下来,会有更大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数据库。

比起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追求「思考笔记」(创变笔记)的完整性可能带来的帮助更大。无法产生想法的资料,收集下来日子久了大多也无用,而且会造成数据库的累赘。

4

不用担心错过什么信息

只需担心「真正掌握的信息 」是不是有价值即可

一直担心错过什么信息,想要把所有信息都看一遍,但是,单纯地看、单纯地收集,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可能产能还是 0 。

相对地,如果能确实把握当下这个信息,好好阅读、思考,并且用高效的笔记方法,将之转化成可以改变的行动,那这时候的产能就起码有 60 分。这样一来,错过信息就不是问题,而是有没有把信息转化成行动与产能。

不用在问题、资料上钻牛角尖,可以试试三层笔记法:

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怎么想的?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简单地在做笔记时「有效地思考」,然后把思考后的答案写下来,这些答案可以使笔记变得更有用。

为什么会这样?

于是可以记下关键信息的前因后果,以后能够看得懂这个信息或任务。

我是怎么想的?

把笔记从复制世界,变成创造你的世界,记下想法、感觉,笔记就成为你会喜欢的「自己的」笔记。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无论什么资料或任务,你之所以要记笔记,一定都跟你有关,笔记是要被你使用的,是你以后想要阅读的,那你又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怎么使用它?以后可以阅读到什么呢?

这牵涉到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想要未来的自己变成什么样子。」

这是做笔记时的一个很棒的立足点,也是产生改变的思考的关键。

简单地说,做笔记时,我们不要想着复制世界,而要想着「接下来还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抓住这一个核心,你就会发现,写下来的笔记不再是压力、不再是没有感情、不再是没有用的笔记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730A0Q1A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