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浅谈国内液晶面板史

南辛庄西路的第79篇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升级,那么就必须得有企业敢于进入该国此前所没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显示面板的发展其实是有个中间过程,因为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不是一簇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

最开始显示屏用的是阴极射线显像管(CRT),在一些老旧的彩电、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2000年以后因其笨重、耗电、占空间等特点逐渐被液晶显示器(LCD)所取代,在这其中用的最广泛的就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业内通常直接称其为液晶面板。

美国企业发明了所有关于液晶面板的技术,但由于战略误判放弃了这一技术。后来反倒由引进美国技术的日本企业接下了这一接力棒,将液晶面板产业化,成功推向市场,夏普便是代表企业之一。

不过日本并没有在这个行业成为领导者,因为以三星、LG、韩国现代电子集团为首的韩国企业随之就迎头赶上了。

但故事还没结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迎来了第三批进入者—中国台湾企业。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为代表性的大陆企业则是第四批进入者。

从1998年开始尝试自主生产液晶面板到现在,走过了21个年头。根据工信部2017年的数据显示,大陆面板的出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不过上游端的原材料以及设备我们仍需大量进口,要想摆脱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这一产业的发展梯队是这样构成的?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行业规律?

有学者用「液晶周期」来解释这一行业现象。它指的是当一先驱企业开拓了液晶面板的应用市场后,随着大众需求量的提升,一时的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利润增加,这自然会使得一批新的企业争相进入这一市场,最终引发的结果就是供大于求,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降利润降低,造成产业衰退企业离开产能下降。但当价格变得便宜之后应用范围会扩大,对液晶面板需求的增加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生产潮,如此周而复始。

简单来说就是当供不应求时利润会增加,这时候是行业上升期。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等供不应求转变成供大于求时利润下降甚或是亏损,这时候是行业衰退期。如此这般一直循环下去。

事实上每一轮的行业衰退期都是一次洗牌,同时也给新进入者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

纵观全球各国液晶面板发展史,无一不是这样一个规律,成功的后进入者都是在液晶面板行业衰退期进入的。

以中国台湾为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液晶面板行业衰退就给了中国台湾一个宝贵的机会进入这一行业。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液晶面板行业不景气,导致价格持续走低,一度低于制造成本。由于韩元贬值使得韩国出口的液晶面板更有竞争力,减少了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制衡韩国,1998年日本企业开始大举转让技术给中国台湾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台湾诞生了诸如友达、群创、中华映管等许多耳熟能详的面板制造商,因此有人将1998年称为中国台湾液晶面板的元年。

同年大陆也开始着手生产液晶面板。当时吉林彩晶从日本引进了一条生产线,不过由于技术原因未能实现量产。等到2002年,大陆又做了一次尝试,同样从日本引进技术的上海广播电视工业集团于2004年投产,不过由于亏损最终该集团解体了。

后来接手续写国内液晶面板故事的是京东方,它的前身是有着军工背景的北京电子管厂,后经股份制改革后逐步演变成了今日的京东方。

京东方现在能做到这么大规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在2003年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面板业务,以此为学习基础2005年京东方在北京建设了它的第一条产线—5代线。

2009年当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处于低谷期时,京东方开始了大举扩张,相继建成了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合肥8.5代线、重庆8.5代线等。

与此同时京东方也饱受质疑,像液晶面板这种高新技术产业一条产线的投入动辄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亿元,有必要建完一代产线又建下一代吗?这是不是在圈国家的钱?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得回到液晶面板行业性质上。一代新的产品必须要有一套相对应的生产设施,即生产设施要随产品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市场对大尺寸面板需求的上升,作为后进生的京东方必须不断建新的产线,否则就会与日韩中国台湾这些领先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只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要想迎头赶上,你只能不断追赶。

第二个问题的本质是国家该不该扶持企业。

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控诉中国政府扶持本地企业而扰乱市场之类的话,可实际上每一个国家在其产业发展早期阶段都扶持过本国企业,实行过保护主义政策。只是当产业发展壮大之后,这些国家就对已存在的事实置若罔闻了。

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就和养孩子差不多,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就好比一个小孩一样,你必须时不时地盯着他,好生呵护着,等到长大成年后就可以适当松手了,毕竟温室里内的花朵是没法经历风雨的。

尤其是这种高新技术产业,不管是技术壁垒还是资金壁垒都超级高,如果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支持,后进者要想打破壁垒赶超先进者是非常之难的。

随着国内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不断提高,随之带动的是上游原材料的逐步国产化。比如液晶面板的一大原材料—偏光片,以前是全部依赖进口,正是因为近些年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首的国内面板商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国内专门生产偏光片的三利谱、盛波光电也异军突起。

为什么很多核心原材料都掌握在日本手中,还不是因为相关产业在日本形成的早,它才能够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比我国,通过终端应用市场来推动产业上游发展,会是一大趋势。不出意外将时间线拉长点,未来我国卡脖子的材料会越来越少。

完。如果觉得写得好,就给文章个「好看」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2A03P5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