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对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竟一度超过了“色情”一词

机器人真的已经如此智能,它们已经能够产生反抗意识了吗?人工智能真的已经对外界刺激有了主动应对的能力?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差距到底还能有多远?

关于这些问题,世界顶级物理学家,曾经与费曼、霍金等超级大牛做过同事,甚至还和霍金一起写过《大设计》和《时间简史(普及版)》的未来学者列纳德·蒙洛迪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列纳德·蒙洛迪诺认为,在这个基本功能不断转型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个人生活设计出新的应对方法,因此“思维的品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衡量这种品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变通的能力”,蒙洛迪诺将这种能力称为“弹性”。

基于多年关于“意识”与“潜意识”,以及对自然界各种生物思维过程的研究,蒙洛迪诺发现,高等生物与低等生物在思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面对变化时能否“本能地”激发灵活应对的方法,因为“弹性”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先于大脑(即逻辑思维)对信息进行处理,这种能力非常重要。而当下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人工智能,研究的其实更多还是大脑“学习”的过程,而非真正的“智能”,因为真正的智能一定是具备非常高的弹性的。

以下内容摘编自《弹性:在极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思考》。参与文末留言分享活动,就有机会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哦!!

主书名:弹性

副书名:在极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思考

作者:[美]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年8 月

定价:56元

变革的需求

2016 年7 月6 日,Niantic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精灵宝可梦Go”(Pokemon Go)的“增强现实”游戏。玩家可以利用手机上的摄像头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小精灵,他们在手机屏幕上看见的精灵会出现在各种可能的地方。而Niantic 是一家40 人组成的创业公司,他们都是谷歌公司前“Geo”团队的成员。两天之内,美国国内的安卓用户就有超过10%的人下载安装了这款游戏,而两周之后,用户飙升到了3000 万。不久,苹果手机用户每天花在“精灵宝可梦Go”上的时间就超过了在脸谱网、Snapchat、照片墙和推特网上的时间。更加夸张的是,这款游戏上架的那段日子,人们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对“精灵宝可梦Go”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竟然超过了“色情”一词。

如果你不玩游戏,你可能觉得我说的这些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在商业圈里,这个现象级的游戏却不可小觑:这款游戏每天仅从美国国内的苹果用户那里就能获取高达160 万美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几乎在一夜之间,Niantic 公司的市值就增加了75 亿美元,而一个月内,任天堂公司(Nintendo)的股价就翻了一倍,精灵宝可梦公司(Pokemon)则声名鹊起。

在游戏刚推出的那半年里,有超过6 亿用户下载了“精灵宝可梦Go”这款应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刚进入21 世纪时出现的那些最成功的案例。脸谱网2004 年就有了,可是直到2007 年它的用户才突破了3000 万大关。风靡全球的“魔兽世界”同样在2004 年问世,6 年之后,玩家数量才达到了巅峰的1200 万。或许在10 年之后,这种狂飙式的增长会落回正常的速度。尽管没有人能预计下一个新的爆点是什么,但是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仍旧会期望在可预见到的未来,社会能够持续发生更快的变革。

不过,如果只盯着“精灵宝可梦Go”的用户增长速度,则会让我们忽略掉更重要的东西。这款游戏的巨大成功或许没人能预测到,但它的成功也并非偶然。Niantic 公司在攻克游戏的技术关时,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前沿决策,比如将游戏架构在GPS 系统上,应用手机上的摄像装置,借助云计算来提升性能,这些技术提供了一个内置架构,并且可以不断升级。

“精灵宝可梦Go”还史无前例地利用了苹果商店的商业便捷条件,这在“魔兽世界”上市的时候可没有,而今人们已经对在网络商店获取应用非常熟悉了。这样,玩家就能免费获取游戏,而发行方则通过销售附加项目和升级版本来获益,不过维系这类收益着实不易。在互动娱乐业界,一个游戏可能在刚推出时大受欢迎,却依然面临很快就无人问津的命运。

Niantic 公司为了免遭此劫,野心勃勃地研发出了可以长期升级的游戏,令业界惊艳,玩家可以不断补充有价值的新功能和新内容。在游戏推出一年之后,Niantic 公司的游戏每个月依然能吸引6500 万玩家,而收益也达到了12 亿美元。

在“精灵宝可梦Go”问世之前,业界认为人们并不想玩那种需要全身动起来的、在现实世界中互动的游戏。此种氛围下,即便是在硅谷这样充盈着新思妙想之地,“精灵宝可梦Go”的研发团队仍会常常被人敲打,玩家只想“静静地坐在那里玩玩游戏”啦。不过,研发团队顶住了传统观念的打压,逆流而上,创造性地借助了现有技术,改变了游戏研发者的思维方式。而“精灵宝可梦Go”这个成功例子的反面则是如果你的想法还不够成熟,那么公司可能很快就触礁沉底,只要看看黑莓公司(BlackBerry)、百事达公司(Blockbuster)、鲍得斯公司(Borders)、戴尔公司(Dell)、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西尔斯公司(Sears)和雅虎公司(Yahoo)就明白了。而这些知名公司的兴衰也只是冰山一角,据1958 年的统计,标准普尔500 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是61 年。时至今日,这个时间缩短到了20 年左右。

商业世界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着类似的知识挑战。今天,我们每天都从五花八门的媒体上获取海量信息,日均接触的信息量达到10 万单词之巨,这相当于一本300页图书包含的内容。而就在几十年前,这个量不过2.8 万。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泛滥成灾,曾经简单易做的任务要完成起来已不复当年,做成一件事的复杂性堪比穿越一座险象环生的丛林。

不久之前,如果我们要去旅行,便会查阅上一两本旅行指南,拿上AAA 地图,打电话预定机票和酒店;或者去联系国内那1.8 万个旅行社中的任意一个。如今,人们要规划一次出游平均得打开26 个网站,还要反复权衡大量的折扣信息和替代方案,不仅要考虑你计划出游的日期的价格变动情况,还要纠结于你自己心理预期的出价。就是你最终确定下来吃住行的一切安排这件事本身,也已经变成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各方都从利己的一面出发,去寻求最佳收益。如果你在开始定假期计划的时候还觉得蛮轻松,那么当你完成这一系列头疼的事情之后可能就真需要一个假期了。

今时今日,我们每个人在自己触手可及的领域都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每天还必须去解决那些一二十年前不必面对的问题。曾经有一次,我和太太出国办事,我们15 岁的女儿奥利维亚让我们的临时房屋监管人休息一晚上。她发信息问我们,能不能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玩。这个“一些”竟然是363 人,这还真是托了手机应用照片墙(Instagram)的福,邀请瞬间就发了出去。当然了,她也不应当受什么责备,这只是个热情过分的孩子贴出了自己的邀请函而已——但是要是放在早几年,她哥哥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灾难。

在这个基本功能不断转型的社会中,各类挑战可能会令人畏惧。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必须要为个人生活设计出新的应对方法,这是因为数据技术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得面对自己的雇主。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躲避那些套路日益加深的网络犯罪和盗取身份信息之事。我们不得不去管理那不断缩短的“自由”时间,这样才能和家人朋友相伴、阅读、锻炼,或者仅仅是偷个闲。我们必须去学着查找家用软件、手机和计算机的故障。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乃至每一天,都必须面临那些仅仅在一二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生存环境和问题。

技术创新发展迅疾,加速了全球化变革的步伐,人们已经就此展开了大量讨论。本书则另辟蹊径:世界风起云涌,我们为时代所迫,如何利用“思维”的力量带来社会的繁荣是新的需求——迅猛的变化改变着我们的商业模式、专业领域、政治生态和个人生存环境,我们的成功和幸福都依赖于要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

有些确定的能力是实实在在能帮助我们的,比如思维的质量,这是长期有效的软实力,并且在今天越发关键。比如:离开舒适区、学着去习惯不确定性和矛盾状态的能力;跳脱传统思维模式,重建提问方式的能力;放弃根深蒂固的定式、广纳新思维范式的能力;让想象力和逻辑齐飞、创造与整合各类信息的能力;勇于尝试、接纳失败。这是一种多元化的能力,但是正如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是落后于这种思维的,这种思维的多元整合能力不同于那种条分缕析、一以贯之的认知方式。我将其称为“弹性思维”。

弹性思维能赋予我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打破神经和心理方面的一些条条框框,跳出定式思维来看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卓越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破解弹性思维的,它如何产生,又该如何培养。

科学家们从大量的研究中发现了“弹性思维”与众不同的特质,它体现出了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思维过程,不同于分析性的推理方式。大脑可以像计算机那样进行思维运算,大脑较高层级的组织会发出指令,由上而下执行。不过,生物体的大脑也有着特殊的结构,它还能“自下而上”工作。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即便大脑中的神经元没有接收到从“中枢”发来的指示,也会被大脑情感中心的有价值信息触发,从而产生复杂的活动(我们接下来会详细讨论)。这种思维过程是非线性的,它能够促生一些超脱常规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分析性思维是不可能有这种效果的。

尽管计算机和大多数动物都无法掌控弹性思维,但人类的大脑还是拥有这一优势的。

这便是为什么“精灵宝可梦”游戏的研发者们能够摆脱由大脑发出指令去执行的思维方式,跳出“显而易见”的框架,探索出全新的道路。我们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有弹性思维和“自下而上”的思维机制,对这些东西了解得越深,无疑能利用它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对这些思维过程的解读,一些心理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它们,最重要的是,你会学到许多实用策略,真正掌握思维的力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8A0DCO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