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只有4年寿命,车企要么转型要么等死

【编者按】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会飞速带动共享出行服务,另外会导致车企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

本文转载自车智,原作者Michael Yuan;由亿欧汽车编辑转载,仅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有分析师认为,由于个人拥有车辆提供出行服务的需求,会被作为服务运营的自动驾驶车队所取代,最终导致私人拥有私家车的数量下降,从而导致汽车的需求量下降,最终对行业造成打击。

但美国当地时间8月25日,福特高管John Rich发表言论表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单车使用寿命只有四年,仅为现在美国汽车平均8年使用寿命的50%。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并不会减少汽车的需求量。

单车使用周期的下降:是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会降低每英里的使用成本,从而开始服务那些目前尚不足以支付目前成本的用户,从而会让自动驾驶车辆行驶里程增加,进而增加车辆磨损。

至于汽车的需求量不会下降,是因为用户群体的增加,从而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虽然现在福特全球销量下滑,但这家美国的汽车制造公司,还是认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并且努力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现在业内认可的逻辑是,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导致共享出行服务的兴起,这符合商业逻辑,并且认为车企需要转型为出行服务公司。但是,对于汽车的需求量,是否会因为自动驾驶技术,造成需求量的削弱?这个问题有待商榷,另外,车企除了转型出行服务公司,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汽车需求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现在的城市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和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包括了地铁、公交等,私家车就是个人使用所拥有的车辆出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让汽车需求增加还是减少,要回答下面问题:

1、自动驾驶技术导致共享出行兴起,是否会削弱个人拥有车辆的需求,从而导致车辆总需求下降;

2、自动驾驶车辆的生命周期问题,是否会对车辆总需求造成影响;

3、共享出行的兴起,是否会造成城市更加拥堵,从而导致需求量下降;

4、单位里程的成本下降,是否会增加汽车服务客户群体,从而扩大需求?

首先要说明的是,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结果,会是数个原因共振的结果。自动驾驶技术,是破坏式创新,将会有更多的影响因素,最终是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只能去做预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动驾驶技术,会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下面,试图去说明白这些因素共振的结果。

个人拥有车辆,一方面是因为个人需要去拥有车辆,满足个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的出行。特定场景,指的是商务的需求、出游的需求、家庭用车的需求。特定时间,就是当打车无望的情况下,就很想拥有一台车。

自动驾驶技术,是否会减少个人拥有一台车呢?可能不会,因为车辆属于个人财产,是个人空间、生活空间的延续,当一个人有能力去拥有车的时候,还是希望去拥有车的。

自动驾驶车辆,因为使用成本的降低,从而被用于共享出行,这是一方面的需求,但不会削弱有能力的人的需求。很多家庭现在拥有车辆,并不是为了日常出行,而是为了周末出行或者是家庭出行。

自动驾驶车辆的生命周期只有四年,福特指的是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车辆,并不适用于个人拥有的车辆。这个很容易理解,现在北上广深这样一线城市的出租车,大概就是5年左右更换。自动驾驶车辆,因为没有人的因素,可以跑更多,从而使用寿命会更短。

随着自动驾驶兴起的共享出行会导致城市更拥堵吗?有一种观点认为Uber、滴滴这样的共享出行平台的兴起,更多的车跑在路上导致道路拥堵,这种观点的数据支撑就是城市拥堵系数增加与平台兴起时间吻合。

也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能减少城市拥堵。背后是大数据平台规划的最优路线、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的高通过性,增加了运行效率,可能拥堵情况会减少。这可能还需要道路的重新规划。

自动驾驶技术会导致车辆服务的客户群体增加,因为单位使用成本降低,这就好像是当年打车大战的时候,平台用补贴撬动了更多的打车出行需求,培育的更多的客户,这个逻辑是通的。

总体而言,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会导致汽车需求增加还是下降呢?手机行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技术的提升,降低了手机成本,提高了覆盖率,从而扩大了市场规模,可能汽车行业随着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网联技术的到来,整个市场规模会扩大,因为这个星球,还有很多的人类日常出行是不便利的。

车企的转型方向是?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会导致车企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这个观点的逻辑基础在于,自动驾驶技术最好的应用商业逻辑就是做服务提供商,这也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个逻辑是没有毛病的,但是,车企真的能转型为出行服务提供商吗?对此,车智君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是两个行业,完全不同的逻辑,一个庞大的车企,很难去做出改变并且适应新行业的需求。

再次参考手机行业,苹果是手机行业利润一哥,但是,苹果并不具备手机的生产能力,都是代工厂为其生产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富士康。富士康虽然是代工企业,但也是代工行业的龙头。

有车企会担心自己最终沦为代工企业,其实,这还是一种好的结果。代工企业的门槛一点都不低,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代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低,尤其是对汽车这样的产品,中国有高质量汽车制造能力的车企又有几家呢?

车企除了转型出行公司,或者被“迫”沦为代工企业外,还有一个转型方向,就是能源企业。这是特斯拉开拓的思路,基于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结合特斯拉太阳能电池屋顶,构建微电网和大规模电动汽车应用可以帮助大电网削峰平谷。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车企,包括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在纷纷推出出行品牌,但是,真正具备规模出行服务能力的,为数不多。当滴滴这样的平台,推出聚合模式后,或许会让这些车企的出行品牌,最终成为运力的供应商。

逻辑很简单,一个车企,要去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移动出行服务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认为,滴滴发展到今天,烧掉的是百亿级的美元,全国有几个车企有这样的资金能力,有这样的资金能力的车企,有这样的魄力吗?因为要去击败滴滴,可能需要数倍滴滴消耗的资金。

至于转型为能源企业,国内的车企可能还没有这一方面的想法和尝试,至少,目前还没有观察到有这方面的举动。

这是一个大时代,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电动化趋势,技术发展衍生的趋势效应,最终会将人类出行带向什么方向,这是确定的,肯定是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

但是,这中间哪些企业会成长起来?哪些企业最终会消亡?这是不确定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充满了可能性和惊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MIZ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