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教育信息化加速,人工智能让学习更有创意和建设性

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的关系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CEO Elon Musk与马云就人工智能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个话题是“关于在AI浪潮下,如何能让孩子更有创意和建设性是未来教育的关键问题”,让“教育+AI”的议题再次成为焦点。

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借助科技手段让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再加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利好政策的加持,从K12到初高中再到大学以及成人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重视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教学,将教学AI化、数字化、线上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从原先的25%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涨幅达到数倍之多;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从不足40%上升到83%。教育部主持的“一师一优课”项目,参与的教师人数更是超过了1500万人次,优质资源提供者达1300万人。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大概400多万贫困地区教学点由于师资不足导致课程开不齐、开不足的问题。教师以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也从60万扩展到6300多万,公共资源服务体系的注册用户超过了6800万。这些突出成就都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始终立足于国情教育,注重发挥制度优势,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试点的融合,关键在应用切入。一靠应用驱动,这是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取得成效的关键切入点之一,缺少这个切入点,几乎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二靠机制创新,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仅仅依靠政府和教育系统,而且注重发挥产业界,特别是我国主要电信企业的作用。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社会、教育热点话题。教育的现代化,也必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也正在经历这一个过程。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使大众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为未来教育的变革带来重要影响。

智能机器能否取代传统教学形式

国外曾经对不同职业的可替代性进行过排序,有些职业的可替代程度为90%,有的可替代程度为60%,其中,要数教育最难被替代,只有0.4%。这一方面说明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中确实有独特的需求和功能(尤其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被人工制造的机器所替代。

虽然教师很难被替代,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到来,教师的职能一定会发生重大变化。智能机器会随着需要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个性化发展,即教师在智能化的环境下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每个教师和机器人都是独特的。可以设想,十几年以后,将会产生高度智能的技术助理,如同随身跟随的一个专业秘书,它能够根据你的个性化需求,为你提供信息、提供思考方式。

当智能机器真正能够像智能助理一样,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时,教师队伍的变革必将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教师将不再是难以替代,当然这个替代不是绝对的,不可能抛弃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人机结合将会是迎接智能时代领域最普遍的形式,人机结合的教育将可能是最普遍的教育形式。

智能机器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与变革

众所周知,阿尔法狗(Alpha Go)在过去几年一度成为明星,现在阿尔法狗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二代叫Alpha Master,第三代叫作阿尔法零(Alpha Zero)。阿尔法零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其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已经能够实现完全自主学习。并且它不需要接入网络,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并借此提出了“小数据支撑着高效率利用”的概念,这种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了以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想象。

今后每个机器人极有可能会遇到不一样的环境,学到的事物也不一样。如果不同机器之间能够将学到的事物快速简单地传递给对方,那么效率就会因此大大提高,这就与教育直接相关了。

这些新的技术进展意味着教育在面对新技术出现和发展时,可能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思考。阿尔法零面世不久,就已经有人按照人工智能的逻辑,设计出一套培训的软件和方法,对围棋棋手进行全新的培训,效果目前还是未知数。但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不仅将替代人工,还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人的智能。

以往的历史一再表明,工业革命不仅扩大、替代了人类的体力,同时还改变着人类体力的行为方式。人类正常的劳动主要靠臂力,手发挥控制作用;但现在的机器、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主要依靠手指操作,手臂的作用将逐渐下降,这表明工业机器已经改变了人类体力劳动的模式。同样人工智能也必将改变人类脑力劳动的模式,也可称为智力思考的方式。这也是基于人类的记忆力。精准的记忆能力,无论从速度,还是容量,都无法超过机器。

智能机器如何与学生共处?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假设机器能够思考,并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时候,学生有些关键素质是必须要具备的。因为关于机器能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从哲学到技术各个层面都有争论,并且目前尚无定论。

从教育的角度来谈,学生的某些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强化:

一是自主学习能力。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恐怕难以适应一个高度变化、知识不断形成的社会。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二是提出问题能力。机器也许能解答很多问题,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没有好奇心,更没有兴趣,提出的问题会非常浅薄。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机器之间通过机器语言交流,当然人机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但人际交往可能是机器很难替代的领域。

四是创新思维能力。英国在对小学生要不要背“九九乘法表”的问题进行立法时,多数人投了反对票,这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五是谋划未来的能力。计算机、人工智能也许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眼前的许多问题,为人类提供服务,但未必能对未来做出良好的判断。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同时,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它对教育行业和产业的影响,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9A06X5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