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文与科学之间涌动着基因和算法:人文主义是种宗教吗?

要从人类的知识体系说起。

18世纪,两个法国人狄德罗和达朗贝尔要编百科全书,受弗朗西斯·培根《学习的进步》的启发,他们把人类知识体系分成三类:记忆(历史)、原因(哲学)和想象力(诗歌)

这三类知识“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和平地存在着。

2003年,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教授Gregg Henriques研究了这么一张新的知识树图(ToK,Tree of Knowledge)。

这张图看点至少有两个:

一是说明了学科之间的决定关系——“文化是意识决定的,意识是生命决定的,生命是物质决定的”;

二是提示出现在已经到了各种分类知识间贯穿融合的时代,以及学科边界的“看门理论”。

这个贯穿融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科学反噬人文

要理解人类知识体系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下面这张坐标图来表达会更加清楚。

自古以来的知识体系都有两个重要的牵引和约束,无论什么知识——被证明不对(或者没有用)就没人信,被证明不好(或者不适宜)就没人要

文艺复兴以前的知识生产是有限的。因为科学被经验教条禁锢不得其法,社会伦理被宗教宗法禁锢不得解放,这点上东西方概莫能外。

文艺复兴之所以伟大,一是用自由和平等唤醒了人,把对“自然和人”的解释权归于当下的人;二是找到了方法,用实证逻辑形成科学规范。于是两条坐标轴的标准都重来了。

除了语言、逻辑、数学等通用的认知工具,文艺复兴以来,人类迅速增长的知识,几乎全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自然科学毫无疑问是硬科学。人文学科(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之所以不被称为“科学”,是因为它的价值和审美主观性很强,以至于无法实证检验。社会科学既受自然科学所影响,也要服从于人文学科的善恶美丑价值观,因此往往也能免于实证检验。

但是,自然科学发展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要被检验了。

如果人文主义出了问题,那么说人类社会将陷入“天下大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自然科学正在检验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现代科学的起源仰仗于人文主义的启蒙,得到了思想的解放。而今天却是另一番情景,现代科学反噬人文主义。

确实,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研究让大家以为,人既不平等也不自由,人是被决定了的,人文主义只能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而不是科学

决定论者眼中的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简史》,展开了一幅人类的大历史和未来的冰冷画卷,人类从冰冷中来,并正在快速滑向永久的冰冷。

三部《简史》之所以被热捧成为超级畅销书,就是因为把机械决定论渲染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也难怪,他毕业的牛津大学就是盛产机械决定论的地方,汉密尔顿、道金斯是基因决定论者,戴维·多伊奇是宇宙决定论者,而未来研究院的波斯特洛姆则是意识决定论者。但完整推出算法决定论的却是加拿大认知科学家泽农·派利夏恩(1937-),他认为从物理世界、生命过程,直到人类心智认知,都是可计算的,甚至整个宇宙都完全是由算法支配的。

基因决定论将摧毁人人平等的生物学基础。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把基因决定论推向了一个高潮:

“人类除了是暂时幸存于世的机器之外,什么也不是,像汽车那样,是为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大千世界真正的统治者是构成我们基因的DNA,这些基因幸存了几百万年,是人体内唯一的永恒的部分,他们成功的秘密是‘冷酷自私’”。

基因决定论最大的恶果是打破了人类个体平等和群体平等,为天然人际歧视找到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人是基因绝对决定的,那么基因将成为天然人际歧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生而平等将不再是人类社会的人文内涵基础,“生而有罪、各有其罪将成为社会对每个新生儿进行“生前预审判”的主题。

迫于情势紧急,联合国大会在1998年批准了《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承认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应用为改善个人及全人类的健康状况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强调指出,它们同时应充分尊重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并禁止基于遗传特点的一切形式的歧视

但是,如果这些歧视是科学的呢,人文主义与宗教还有何差别?

意识决定论则另辟蹊径,瞄准人的意识活动,认为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的意识本质终将等同于思考的机器,从而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人不过是算法的组合”,不如更为永恒、快速、可靠的“硅基生命”。

如果人的意识成为一种算法,是可计算的、可测的、无主观的,社会也将是客观概率的、可测的,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由此合成的社会意志本质上都将不再存在,而是一种完全可以被模拟的计算逻辑过程,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将被证明为一个笑话。

人类只能等待机器超越人类的“奇点”出现,在那一刻把这个世界拱手交给人工智能,或者,我们现在就去亲手毁掉我们的科技成果回到蒙昧时代。

一分为二看待决定论

持机械决定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人类认知疆域和边界的立场是非常乐观的。

这种乐观:

一方面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触目惊心”的进展,“计算”显示出在所有领域的强大威力,成为了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方式,这种威力又被建立在超级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络虚拟数据世界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强化;

另一方面来源于近代科学发展的丰功伟绩,近几百年来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是开创性的、爆炸性的、猝不及防的,这些认知突破基本上都建立在对研究客体的“无情”挑战,撇去虚无缥缈的神、人性、灵魂、意识,往往就能得到最合理的、最简洁的对世界解释,这已经成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模式。

因此机械决定论在自然科学领域作为一种科学哲学,不仅是无可厚非的,甚至还是极有价值的。科学家对一片茫然的未知世界可以持有任何一种假设,只要这种假设有助于对未知世界的理解和诠释,目前看来,坚持用“计算”的方式去解释宇宙、生命和人的认知行为,还根本没有抵达某种极限,这条路依旧是一条科学研究的“康庄大道”。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机械决定论蔓延和被滥用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我们泛称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包括哲学、宗教和文化传统,一直在坚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苦苦拉扯着这个多元化的、动荡不安的人类社会。而机械决定论对人文社科领域的不当渗透,会削弱和误导人文精神和内涵,从而打破人类社会系统中目前维持着的脆弱的平衡。

人文主义也许可以被证明

人文主义不能坐以待毙。如果只能依靠打压和保护才能维持,那么人文主义就沦为一种宗教了。

机械决定论并不是新出现的,1814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就写道:

“我们可以把宇宙现在的状态视为其过去的果以及未来的因。如果一个智者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宇宙里最大的物体到最小的粒子的运动都会包含在一条简单公式中。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会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智者就是后人称作的“拉普拉斯妖”。

斩妖除魔,从拉普拉斯妖手中挽救人文主义,是我们系列文章的重要挑战之一。

这个挑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去完成:

一是对抗基因决定论。人类社会发展超越了任何动物社会,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基因决定的自然适应过程,借助语言的“信息抽象”已经把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以及,自由和平等的人文主义并不是近代的发明,在5万年1000亿晚期智人个体迭代积累文明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源和发展的根本机制;

二是对抗算法决定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会颠覆人文主义的基础——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宇宙、生命和意识即使都是某种“算法”,也只能在对宇宙、生命和意识运作方式的解释层面上成立,而并不能导向它们可以被绝对地预测、肆意地打碎和任性地重建,人文主义并不会因为科技发展而黯然熄灭。

了解这些,有助于对本号系列文章的理解和探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005A036Z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