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

全文共6003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本文在对价值创新园区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此类园区规划设计主要应从精准定位、精明布局和精细设计三方面着手,并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为例,介绍其规划设计思路及策略,以期为相关地区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撰文 | 规划设计三所 郑宸、赵嘉新

价值创新园的内涵与特征

价值创新园的内涵解析

价值创新园作为广州近期着力打造的创新园区,其概念内涵一直在研究与完善之中。价值创新园区是广州“IAB”产业计划的核心支撑,是为实现“IAB”产业集聚而打造的平台 。有研究指出,园区的概念最初是由任学锋提出的,其原型是国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目前国内传统产业园区的升级版 。

基于规划实践,笔者认为价值创新园是借鉴欧美近年来较为成功的产业集聚区(如荷兰埃因霍温产业园和美国卡罗来纳三角洲产业园等)的发展经验,将其创新空间模式与广州打造“国际创新枢纽”及推进“IAB”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而提出的新一代产业园区理想蓝图。

总而言之,价值创新园以“价值集聚+创新引领 ”为核心理念,内涵主要包括“国际品质、创新特质、广州气质”3个方面的内容,即园区通过对标国际先进理念和建设标准,顺应创新活动发展的最新趋势,引领创新要素集聚;同时,园区契合广州门户枢纽型城市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提供平台支撑,打造城市最具价值的发展载体,并进一步彰显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羊城精神内涵,是广州落实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等新时代政策要求的空间响应。

价值创新园的特征分析

如上所述,价值创新园以欧美当前最具活力的创新企业集聚区为原型,嫁接其空间组织模式。根据相关研究,有别于传统硅谷的郊区蔓延的空间形态,欧美新近创新企业集聚区更多体现城市、产业、环境与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形成以空间紧凑性和功能复合性为特征的“创新区域” 。

该类区域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点:注重功能复合。区域通常表现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及创业企业、孵化器等多业态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从而集聚多类型创新活动,并且空间高度混合,产业研发功能与居住、办公与商业等城市功能混合布局,力求引发创新“化学反应”。偏爱优美环境。此类创新空间通常位于大城市中心边缘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区域,或者选址于城市中心区改造复兴的原工业水岸空间。围绕锚点集聚。区域典型的产业生态表现为以龙头科技企业或者支柱型创新机构形成稳定核心,周边围绕不断生长与更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壳”。

在借鉴上述空间特征实现创新引领的基础上,基于广州用地紧张和“IAB”产业规模要求,园区进一步强化产业属性,强调土地规模集约和高效产出,凸显“价值集聚”这一理念。对广州重点建设的十大园区进行梳理,可发现价值创新园用地规模大多为3~5km²,地均产出基本都在15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且通常交通区位优越,对外联系极为便利,是典型的集约、复合、高质量发展区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价值创新园注重产、城、人的融合,形成以先进的产业和开放的氛围吸引高端人才,以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配套留住人才的良性创新生态循环。相比传统园区,价值创新园的发展主要凸显“三个更”:“更高质”,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依托良好环境和完善配套促进复合的创新产业业态落地,保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更集聚”,以“龙头企业+产业集聚+靶向配套”模式引导产业项目集聚集群发展,强调产业链复合完整,做到链条延伸与高效产出的统一;“更国际化”,注重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同时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向国际先进地区看齐,凸显智慧低碳特色,实现创新与开放的统一(图1)。

价值创新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精准定位:“两规”联动编制,实现空间功能高度匹配

为确保用地的集约高效,实现“价值集聚”的发展理念,价值创新园不能再以传统产业园“模块化”的思路进行布局,必须确保功能与空间高度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空间生产的效率与价值。因此,在价值创新园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两规”联动,即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联动编制。一方面,通过产业规划研究园区定位,从更大格局之中寻找园区优势,实现“错位+竞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生产及研发业态和发展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空间规划需结合产业规划结论,针对性构建适于产业业态的空间布局和形态,为各类型生产及创新业态提供适宜的空间,推动各类型高价值资源落地。

精明布局:供给高品质空间和服务,塑造复合多元的功能布局

如上所述,复合的创新功能业态、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服务配套,以及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是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活动、实现“创新引领”园区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因此,价值创新园在空间布局时需要强调生态资源对于塑造园区优势的核心作用,相比传统产业园区,价值创新园在规划选址时通常不再将地形条件作为决定要素,而更多地选择交通便利且环境较好的区域。同时,在园区功能上注重“产城融合”,涵盖科研孵化、创新服务和生产转化等,承载多类型多业态的创新功能;提供复合的配套服务和多样化的居住服务,实现就地产城融合。

园区在规划布局时通常将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核心空间资源,生产、科研、办公、居住和休闲等功能结合生态开敞空间布局,构建“三生”融合的空间形态。同时,园区开发强度、建设高度与自然生态景观契合。除生产片区集约规整建设外,科研创新及生活配套空间彰显在地设计,注重保留内部微地形,建筑布局、形态及路网结合自然地形及湖塘水系设计,打造依形就势、园山相依、园水相映的空间形态。园区中部通常形成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周边布置交流、服务及科研创新机构,以低强度、低密度的地景为主,与自然生态景观结合,空间形态舒缓。

精细设计:建构“第三空间”,营造利于创新交流的环境氛围

根据相关研究,80%的突破性创新都是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之间、人才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由此部分学者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既在工作单位与家之外进行非正式公共聚集和交流的场所 。“第三空间”通常尺度宜人,包括街角广场、联合办公空间、酒吧及咖啡馆、文化艺术沙龙等,有利于开展广泛的社会交往,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承载 。国际上著名的创新园区,如荷兰埃因霍温产业园等便充分借鉴这一理念,在中部塑造共享服务交流的“The Strip”。

基于此理念,一方面价值创新园区在规划设计时将不再形成过于严格的功能分区,更注重“功能边界”区域空间设计,通过设置科研共享、休闲商业、文化展览及体育健身等能够聚集创新人群的公共设施,促进共享交流,提升创新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三空间”与人群活动结合紧密,规划更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在中观、微观层面打造多层次的公共交往场所,如对街道界面和景观进行优化,构筑适宜步行、富有趣味和活力的街道步行环境,塑造站台、街角等停留交谈场所,以及强化建筑灰空间和立体接驳的塑造,将建筑与交通站点和公共场所联系起来,提升“第三空间”的可达性,营造利于创新交流的环境氛围。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的规划实践

现状禀赋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位于广州黄埔区北部,规划面积约为7.98km² (图2)。作为广州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产业园区,其选址充分考虑了创新要素集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及资源禀赋。

1、“战略叠加区”:国家及省、市多重战略叠加,政策优势突出

规划区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在2018年升格为中新国家级合作项目,也是唯一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同时,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明确的重大创新载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核心节点,是广州建设国际创新枢纽的核心区,作为国家及省、市“三层叠加”的重大战略平台,政策优势显著。园区作为知识城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和产业核心平台,未来也将成为公共资源重点投入倾斜和投放的区域。

2、“山水交融地”:山水兼备,环境优美,开发基础良好

规划区位于广州东部“主脉”帽峰山系的边缘,内部微丘起伏、湖塘密布,中部有黄枝窿水库,自然本底十分优越,有利于营造适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园区地形条件多样,有利于形成多样形态,其中南侧地形平坦,适于集中连片开发;中部及北部地形起伏,可以结合地形灵活布局。

3、“交通汇聚点”:“高、快、轨”汇聚,一小时通勤圈涵盖“湾区核心”

园区交通区位条件良好,依托“两快(永九快速路、钟太快速路)、两高(从埔高速路、北三环高速路)、五轨(地铁14号线、穗莞深城际轨道线、知识城与白云机场、广州东站、南沙联系的高速专线轨道 )”,园区可以实现15分钟到达白云机场,30分钟抵达珠江新城,1小时联系东莞、深圳市中心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实现辐射带动。

规划设计重点

1、发展定位:以产业规划为支撑,聚焦龙头转化,培育“候鸟式”科研,形成“双轮驱动”的价值链条

为支撑空间规划编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广州市社科院先行编制《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研究在解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格局的基础上,提出园区发展聚焦研发&生产高端环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以分子类药物为核心的高端生物医药集群,利用园区良好的交通区位和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发展中外科研合作功能,打造“双轮驱动”的高价值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为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集聚区、国际生命科学研发协作示范区、全球健康产业领军创新人才汇聚区。

一方面,园区目前已有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生物药业等龙头高端医药生产企业入驻,产业基础条件良好,本次规划提出充分依托现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规模、重资产的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化工程,构建高当量 生物医药生产转化集群。同时,进一步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引入生物医药专业化服务外包和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机构等产业支撑平台,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靶向配套强化+服务外包补充”的高效率、良性互补的产业生态,打造“龙头集聚型”创新园区(图3)。

另一方面,园区拥有良好的山水本底,现状微丘起伏、湖塘密布、森林覆盖率极高,同时交通区位便捷,特别是与白云机场距离较近,联系方便,有助于导入外部创新研发资源。规划提出园区发展要主动融入广州国际创新枢纽和广深科创走廊建设,充分利用中新广州知识城对外合作的优势地位,推动中新、中以、中欧等协作研发、展示交流等功能落地,吸引外来领军创新人才发展“飞来型、候鸟式”科研创新功能,打造生物医药国际研发协作示范区(图4)。

2、功能布局:以产、城、人互动为理念,植入多元创新业态,强化人才服务,构建“三生”融合的园区格局

园区在空间构成上凸显复合、高质特征。在传统生产功能基础上,为应对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规划植入领军攻关、创新培训及科技商务等多种创新业态,依托地铁站点,布置总部创新、商务办公及风投金融支撑等功能,强化科技商务服务;结合良好山水环境,布置初创研发孵化和领军人才候鸟科研基地,推动生物医药国际协作科研业态落地。

为契合创新发展需要,园区提供高品质居住空间,完善服务配套,突出以健康管理和国际教育为特色的配套服务,生活区内规划有国际幼儿园、学校及邻里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入驻,推动产城融合,最终形成多元复合的创新园区用地布局。

园区空间布局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依托生态空间串联生产、生活和创新科研空间,塑造“北城”“中苑”“南园”的总体格局,凸显产、城、人互动的发展理念。其中,北部地形平坦,主要布局居住和商业办公功能,以窄马路、密路网的格网街区空间形式为主,开发强度较高,建筑以“裙房 + 高层塔楼”为主;中部山水资源较好,布置创新科研、展示交流和公共服务功能,结合地形自由布局,整体开发强度较低,以舒缓低矮的地景式建筑为主,体现“低强度高价值”的发展理念;南部主要为微丘地形,布置中试生产功能,空间肌理尺度较大,空间形态以规整集聚、低层或多层的大体量模块式厂房为主(图5)。

3、空间设计:以建构“第三空间”为重点,以“金脊”“玉带”串联,以创新趣街为引领,营造开放活力的园区氛围

改变“重产轻人,重构图轻体验”的传统园区设计方法,对山边、水边和街边等人群活动集聚的公共场所进行深化设计,打造高品质的共享交流空间,形成适于创新的环境氛围。设计形成 3个层次的“第三空间”系统,营造多层次创新交流环境。园区层面结合山体、水系构建两条线型景观廊道,串联各功能分区,打造“金脊”“玉带”;功能分区内结合次支道路,优化断面布局和沿街界面,形成创新趣街;节点地区强化建筑空间立体联系,构建无界交流的园区客厅(图6)。

(1)规划结合中部逐步抬升的山脊地形,设计一条从主入口向西贯穿整个园区的创新“金脊”;结合山脊地形,沿线布置公共实验室、服务外包大楼(云图书馆)及并联审批中心等共享创新支撑设施,提升创新水平;沿线建筑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集中展示园区低碳、绿色、智慧的发展特征。规划依托黄枝河水系,植入休闲商业、体育健身设施、路演广场和企业公馆等设施,为创新及商务人员提供多元交流、展示平台及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打造一条环绕园区、集聚有活力的休闲“玉带”,滨水建筑采用“新岭南”建筑元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广州城市精神。

(2)规划对园区内部与“金脊”“玉带”相连的次支道路断面进行精细化设计,打造4条适于交流的创新趣街。通过“人非共板”车道(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行人共用的一个板块),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移动式花箱,通过软性分隔的方式形成开放灵活的道路景观,同时将人行道和建筑后退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对交叉口进行“渠化”优化,对建筑沿街界面及后退空间、植物配置及城市家具进行设计引导,以拓展空间,丰富商业业态。

(3)规划结合节点区域塑造3处园区客厅,重点强化核心建筑与公共空间、交通节点的立体联系,通过引导建筑设置立体连廊、裙房屋顶、多重地表及跃层平台,增强高价值区域可达性,促进低碳出行和创新交流。

打造创新空间载体

创新是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打造创新空间载体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广州的实践经验看,推动创新与产业更紧密的结合,打造链条完整、高效集聚、“三生”融合的价值创新园区,有助于避免研发与生活的横向功能断裂及研发孵化与成果转化的纵向功能断裂,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同时,这也契合大城市用地紧张、强调集约发展、高效产出的客观要求,是一条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可行路径。本文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为例对价值创新园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在产业战略、功能组织、服务配套、空间营造和场所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国内相关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粤规划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N5Y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