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大健康大食业加速融合发展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部署,聚焦营养健康科技新进展与新领域、新技术与新突破,发展食物与营养健康新业态,发布营养健康科技新产品与新成果,日前,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7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联盟、高校与科研院所、国家农业高新区、企业及媒体等200余名参会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与会代表在交流后认为,在经历了“吃饱”与“好吃”的农业发展与食品加工业发展两大阶段后,我国正在进入“吃好”的产业融合发展阶段。未来,营养健康将与农业、食品工业相互衔接,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加快经济发展与提高国民健康素养贡献巨大力量。同时,由科技创新推进的精准营养与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两大着力点。

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新时代,同时也进入了全球战略调整的新发展阶段。经济学家预测,我国目前的3亿中产阶级在未来30年中会翻两番,新增将近10亿的中产阶级,这将为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大众营养干预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大众营养干预之后还将有特殊人群营养干预和24小时实时在线的个性化营养干预和营养健康服务,这需要基因组学、肠道菌群学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的融合与支持,这个过程中需要大科学、大协作,通过大数据、大食物、大工业生产,形成一个全新的营养健康产业,来取代现阶段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说,由农产品、食品、营养与健康为基本元素的大健康智慧时代已经到来。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总工程师牛兴和表示,营养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产品、技术、服务、平台、人才等诸多方面尚有不足,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东西部不平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等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对深入开展食品营养的功能评价研究,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健康工作的指导,强化家庭高危个体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生理情况的运动处方或开发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等做出了明确部署。未来,中粮将以营养健康大数据和国人营养需求研究、食品精准营养设计与健康调控机理研究、基于人类生命周期的精准营养与智慧健康管理研究和精准营养食品制造四大方向为重点,建立起精准营养与智慧健康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交流平台。

科技前沿

分子层面基础研究展示更完整的人体代谢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蓬在“脂代谢调控与健康和疾病”的报告中表示,营养、能量与人体代谢关系密不可分,也是科学界越来越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分子和细胞层级的基础研究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例如自己的团队已经观察到人体内脂肪通过“脂滴”相互融合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出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乃至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密切相关,但究竟人体是如何对这些过程进行调节、哪些营养素如何影响调节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膳食补充可以有效干预,新开发的功能食品的生物学效应等,尚需要大量的实验予以研究证实。

生物技术助力节能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陈坚表示,来自天然动植物的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具有天然物质等同性、较高的安全性和明确的生理功能,但在动植物体内含量普遍较低,导致其提取成本较高,而化学合成法对于大多数目前市场急需的功能性营养化学品都没有比较经济的合成方法。因此,采用生物法高效合成目前市场必须的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植物提取法造成的耕地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功能营养品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不断得到阐明,生物制造有望替代传统生产工艺,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现有生物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钟芳认为,将喷雾干燥胶囊、纳米胶囊、纳米乳液在内的多种包埋载体技术用于营养素的保护和运转,可以有效提高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未来将受到更多关注。

3D打印技术实现食品智能制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泓认为,以数字三维CAD模型设计文件为基础的食品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精准营养食品的智能制造,结合个体的健康大数据和食品营养大数据,有助于个性化精准营养食品产业完成向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转型。

热点领域

从精准医学到精准营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旭表示,过去10多年,人们通过前瞻性营养流行病学追踪队列和营养干预结合多组学先进手段,发现多个奶制品、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酸和红肉摄入、环境暴露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等,为今后开展精准营养需求和代谢性疾病的精准预测、预防及干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未来,精准营养将借助多组学、多层次的分子信息和新的营养标志物等先进技术,开展更为精准的营养评估和个体化干预。

新时代的全谷物前景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加工研究组组长谭斌认为,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全谷物产业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开发与科普普及方面,还是在不断丰富的全谷物产品市场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未来,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全谷物营养安全与好吃的目标,构建科学统一的全谷物定义、标准、检测方法与标识,高效地科普宣传,研究全谷物与慢性代谢疾病关系的基础数据以及全谷物消费统计数据等,进一步丰富全谷物产业内涵,为大健康战略提供更多选择。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肠道健康科普作者蓝灿辉表示,2017年,肠道菌群相关代谢机制、肿瘤治疗、肠脑轴以及粪菌移植等是全年热点。在高血压、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明确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研究之外,将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推向因果关系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食品和营养领域的研究者也在持续关注肠道菌群,益生元的定义被改写,益生菌、发酵果蔬、个体化营养等,都有了更多的知识累积。

标准体系

汤臣倍健科技中心总监张旭光认为,目前,精准营养在科研与商业转化领域都处于早期阶段,边研究、边转化、边应用是精准营养的科研转化主要策略。新技术与功效机理明确的保健食品研发是精准营养的两大重点,关于精准营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王瑛瑶表示,去年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就我国食物营养产业要快速和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科学化、标准化,通过七大策略和六大行动解决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目标;食品安全法搭建起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体现出了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构建;特殊膳食等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由国家卫计委主导的行业性营养标准也为体系的构建提供不同层级的指导标准。在此基础上,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将对食品营养健康体系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未来应当限制强制性标准的数量,增加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标准导向,同时这些标准也要体现技术创新的核心。

王瑛瑶提出,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包括指南、规范、声称等在内的行业标准为第二层级,膳食指导为第三层级的倒金字塔式的营养健康规范体系将更加有助于引导和培育市场,凝聚企业和专家的力量,满足营养健康领域技术和产品的需要。

详见今日中国食品报第1版

监制:刘艳芳 编辑:孟 杰

版式:耿科研 审校:周冬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9B0KPK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