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探索与争鸣》2017年度人工智能专题集锦《探索与争鸣》2017年度回顾系列之二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以学术为底色 以思想为旗帜

2

星期二

2018年1月

2017年,“人工智能”成为科技发展前沿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热点话题。在人工智能大潮滚滚向前的今天,如何应对其间风险和机遇;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怎样实现融合;它又会对未来社会造成哪些冲击,这些问题亟待回答。《探索与争鸣》在2017年下半年前后举办三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并围绕研讨成果推出专刊,深受学界关注。

2

第二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的再思考——暨人工智能趋势、风险与挑战”研讨会

第二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现场直播开始啦!

12月8日

原文阅读

第二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现场直播开始啦!

3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

“面向人工智能:道德、法律、宗教的回应”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

12月25日

原文阅读预告 |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高峰论坛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议题精华文章】

1

智能科技与新轴心时代:未来的起源与目标

小编侃

AlphaGo唤起了世人对人工智能的热切关注,但背后实质是什么?

在新轴心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实现智能自动化,从工业社会走向智能社会的时代科技。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人类都被同样的热情激励。结果就是,每个时代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不应被别人的语言智能所“忽悠”,要立足自己的算法智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智能,以合适的语言智能表之。

原文阅读王飞跃|智能科技与新轴心时代:未来的起源与目标

2

必须正视人工智能的威胁

小编侃

我们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真是这样吗?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请静下心来,正视人工智能的威胁。

很多人赞成发展人工智能,只是因为它是科学技术,所以只要一说发展科学技术就是天然正确的。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有一些科学技术是不应该发展的,是有危害的,对人工智能不可逆转的发展形势及时作出思考。

原文阅读江晓原 | 必须正视人工智能的威胁

3

当AI获得公民身份,“人”还剩下什么?

小编侃

在10月25日的沙特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AI机器人索菲娅获得沙特国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当事“人”索菲娅表示:“我为此殊荣感到光荣和骄傲。”AI机器人已然获得法律上的公民身份,那么我们这些自然出生的人,凭什么以为自己更符合“人”的定义?怎样区分“人”与非人?

人在未来的许多事情上将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要让机器“代劳”或者说“外包”给机器,甚至到最后人剩下的东西不多了,但这最后剩下的却是人之为人最特殊,也最重要的东西,即人的意识,包含了理性、感情和意志的精神意识。而就凭这一点,人就可能大大地超越于物。

原文阅读何怀宏 | 当AI获得公民身份,“人”还剩下什么?

4

智能化社会的十大哲学挑战

小编侃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而关键是人类应该如何塑造人工智能。我们在“热”推进的同时,必须进行“冷”思考,充分认识到各界人士在满怀信心地全力创造机会,抢抓新一轮智能科技发展机遇之时,探讨智能化社会有可能带来哪些挑战?

智能化社会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是信息文明的高级阶段。这个社会必然会全方位地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概念框架乃至当前在现代性基础上形成的方方面面。也许,摆脱恐惧,迎接挑战,是人类文明无法回避的宿命。

原文阅读成素梅 | 智能化社会的十大哲学挑战

5

性爱机器人:日常生活焦虑的显影

小编侃

性爱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性玩偶方面的应用,最近几年大众媒介对于它的讨论激发了无数的想象力,并对于它的研发和上市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热情,但其在未来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焦虑的一部分。

这些讨论、想象、关注却充分显现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和现代消费社会的性欲望的双重焦虑。这种焦虑已经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在众多的科幻文学作品中有着充分体现。所谓的“日常生活焦虑”一方面表现为对人工智能前景的忧思,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传统的性观念造成的冲击。

原文阅读赵牧 | 性爱机器人:日常生活焦虑的显影

6

钱理群对谈洪子诚:怎样做一个机器人不能替代的人

小编侃

人的思维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和机器人思维不一样。创造性的思维是什么?那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学术、教育以及读书,会有什么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现在培养一种人作为人的学术、人作为人的创作、人作为人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创作环境、教育环境?

过去我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头脑清楚型的人才,现在需要提出头脑模糊型的也许是更重要的。因为头脑清楚那些东西机器可以代替,模糊那些机器代替不了。简单说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机器人不能替代的人。

原文阅读钱理群对谈洪子诚:怎样做一个机器人不能替代的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2A06LI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