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现在遇到的「问题」VS 更高维度的「风险」,你看到的是哪一层?

摘要

「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是由极客公园前沿社发起,面向早期创业者的孵化训练营。在第二期「机遇与风险」模块中,小鱼在家宋晨枫作为飞行教练,从过来人视角进行深度分享:创业者会面临哪些维度的「风险」,又该如何直面风险?

二战阴云笼罩之时,英国随时可能被卷入死亡的漩涡,此时绥靖、求和的态度依然霸占主流政坛。在这样的至暗时刻,丘吉尔登上了历史舞台,坚持主战,并且发出「永不放弃」的呐喊。

在受疫情影响当下,不少公司和创业者也正处于这样的至暗时刻。在危机和风险面前,你会发出怎样的呐喊?即便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创业也是只有三天好日子,危机和风险才是常态。

在「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第二期中,我们专门设置了「机遇与风险」模块,不仅有学员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邀请到前沿社成员——小鱼在家创始人 & CEO 宋晨枫作为飞行教练,从过来人视角进行深度分享。

我们在现场也发现,大多创业者对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问题的层面,远不到风险的高度,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一个创业者真正面对风险的时候,会很慌乱。

那么,创业者会面临哪些维度的「风险」?又该如何直面风险?

宋晨枫的分享或许会帮助你全面地认识风险,重新理解当下的困惑。

以下内容节选自宋晨枫的现场分享整理,已经过不违背原意的编辑删改,以便文本阅读。

最大的风险:创业的选择

宋晨枫:在我看来,刚创业的人对风险的认识,更多是「现在遇到的问题」,因为他没有过大军压境的逼迫感。真正的风险其实需要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

对创业者来说,创业是未来人生中 5-7 年,甚至 10 年、20 年的一个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选择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这才是创业者面对的最大风险。

但是,无论选择什么,你的终局很大程度上在今天已经决定了。就像 Sun Microsystems 的创始人 Vinod Khosla 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创始人要把他的风险控制到他的成功已经没有价值」,你愿意去冒多大的风险,就有可能创造多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充分地拥抱风险、理性地认知风险,才能合理地降低风险、控制风险。

现在,我们先从这几个维度来思考「创业的风险」,或者说你必须要经历的风险,跨过的「雷区」。

产品的风险:你做到 PMF 了吗?

无论你选择创业做什么,首先需要看到的是 Product market fit(PMF),就是你要把产品和需求结合起来,产品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侥幸地拿着锤子找钉子,以为手里的锤子就能砸钉子,但是实际上社会效益是择优的。同样一个困难,有更好、更高效、更优质的方法和团队能去解决的话,就轮不到你。

所以这点很重要:产品、服务和市场需求应该是强对应的关系,如果没做到位,那你的产品很容易被市场快速取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创业可能有需求,但没商业模式。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三级火箭的推动器,也没问题。但你最好明白,做的这件事情,它的价值是什么?

永远存在的风险:竞争

假设现在你有了产品,就要提前思考竞争。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件事情是不存在竞争的,除非政府的垄断资源。如果你没资源,竞争一定会来的,只是早晚的问题。

在初期,你们面对的第一个竞争是同类竞争。大家都是创业公司,看的是同一个方向,虽然想法还没有被验证,但似乎还能看到点未来。这个时候要看清楚所处的竞争环境,然后思考做点什么能变成领先者。

这时候,你需要考虑你的组织、考虑资本,考虑到底什么时候融资,是应该活着、保存体力,让他们先出拳,最后你来一个勾拳;还是说你现在一样需要跟进?

这一块,周航在他的书《重新理解创业》里讲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值得大家一读。

巨头入场的风险:硬拼还是共舞?

假设这真的是一个大的机会,那么巨头们一定会入场。像头条、美团,今天已经到了一定规模,而且创始人都非常有狼性,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且他们的数据更大,视野、认知层度更高,创业者跟他们硬拼是拼不过的。所以如果不幸跟他们「抢食」,与之共舞吧。

与巨头共舞,首先是「找死」,想清楚它一定会干什么,我还能干些什么。

2015 年,我开始做小鱼在家。当时亚马逊和谷歌因为「智能音箱」这个市场,在美国已经打起来了,但是中国还没有开始。我当时马上意识到,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一定会跟进,所以我第一件事是找他们聊。聊完我就清楚,当时每个团队都是谁在干这个事儿,有什么资源,各个公司对这件事情是一个什么态度。

我当时做了一个判断:「智能音箱」不单纯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新的内容分发方式,所以说「智能音箱」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型的生意,不是做一个硬件就完了,还要提供服务和内容。但这些资源都不在我手上,当时我就非常清楚,这件事我已经很难独立走到终点了。 

这时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窗口期,要赌对赢家,你要判断这里头谁有可能赢。当时我的判断是百度,因为这件事情本质上是分发,百度做的就是分发的生意。但百度没有自己的渠道,阿里有,所以阿里会成为最恐怖的一个竞争对手。

有了这些判断之后,我开始调整策略,放弃了自己的 AI 团队,因为这部分对于百度来说没有差异化的价值,我再组织一个,反而是累赘。

回想当时,很多做智能音箱的公司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都想建一个自己的平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平台,所有的能力和团队都围绕着「平台」在做,一旦巨头进入,局势有变,想「断臂」就非常难。

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宏观政策

当你的公司持续发展,到了可以做更大事情的时候,你就要考量你做的事情跟政府、宏观政策是否有长期正向合作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家做农业的公司,提出了「农业无人化」这个概念。站在科技的角度这好像挺有价值的,但是从政府角度去思考,农场没人了,中国 2000 万的农民怎么安置?

所以到了跟整个政策联动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或者需要引入一些关键资源,让你能够在把握企业发展脉络的时候,不要踩红线,不要去做那些跟大方向对着干的事儿。

总结一下,最开始跑起来的时候,所谓的竞争其实都不叫风险,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探路,从某种程度上讲,你是在跟他们共同发现机会,所以看清楚对方就好,重要的是保持你的身位,但不要想在这个阶段就打死竞争对手。

当 BAT+ 已经进来的时候,你要提前想好自己的「死法」,学会跟巨头共舞。

再进一步的话,不管是阿里也好,美团也好,这些大企业其实都面对着要能够去跟国家政策共振的机遇与风险。

上面提到了风险的几个维度,接下来分享一些我思考的方法。

如何直面风险?

在创业开端时看到 5-7 年后,找真正面向未来的机会

在过去的十年,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有一个思考未来的方法论,叫做「5-3-2」:看 5 年,想 3 年,好好做个一两年。

「看 5 年」指的是你今天要做的事情,五年后到了产业发展的爆发期,你再晚进去就已经轮不到你做了。「想 3 年」是说,三年之后,你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建设了你的价值,可以进入到企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好好做个一两年」是前期要打造你的价值,做你的产品,把你的团队组织能力建设起来。

如果你还在做移动互联网,这个周期可能有些许变化,你会发现它的基础设施虽然更加成熟了,但是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没有了,所以周期会变得更长一些。

今天要干的这件事情,可能在 7 年之后,甚至更久才进入市场爆发期。

所以当你想创业的时候,你要先想清楚一个问题:你想干的这个事儿是要两年之后再换一个?还是想做时间的朋友,真正干上 10 年、20 年时间,做出一家伟大的企业?如果是后者,你就要找到那些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机会,去发现里面真正的问题。

用数据检验直觉,用市场检验产品

此外,过往经验会让我们有一种直觉,认为自己做什么可以行。但直觉只是一个牵动,是迈出思考的第一步,一定要加上数据去验证你的直觉。

当时我做小鱼在家看到的是五年之后,人工智能会改变家庭生活,所以当时公司叫 AI Nemo,用人工智能改变家庭生活,打的是「机器人」这个方向,而我必须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打造一个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这样才能让用户真正接受。所以当时产品有三大核心点——陪伴、记录、助手。

因为我当时认为分离家庭很多,有空巢老人、有留守儿童,应该是巨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所以我做了第一个产品的模型之后,就开始做市场调研,找不同的潜在目标人群去聊,似乎还可以。

但是当时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价格。我是互联网背景,总觉得产品创造了价值就可以了,没有价格意识,但实际上价格也是产品的一部分。真当第一代产品推出的时候,算下来成本接近 3000 块钱,这样一个价格,自然就是一个小众产品。

我们看到市场反馈回来的数据,就开始重新思考,为什么我们认为的市场跟想象的市场有差异,差在哪里?分析过后,我们才真正地意识到,原来用户对我们的品类认知并不具备,产品价格门槛又太高,品类销售的渠道也没有建设,有很多问题……

所以大家在前期验证自己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保持理性。遇到问题,就停一停,仔细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也不要蛮干。当然这个很不容易,因为有时候数据也会骗人,所以怎么去理解这个数据,也是创始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

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我们总存在侥幸心理。比如选合伙人、引入投资人、判断方向、竞争等等,我们都觉得事情会很好。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当然永远是心向好,但是最好在创业的第一天就做好「什么事情都会出问题」的心理准备,想到好你的合伙人会出问题,投资人会出问题…..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遇到一个天使投资人(也是创业者)跟我说,他手中永远有一个公司 100 名单。因为他会考虑到,如果原本很好的融资计划突然中断怎么办?这时候他就需要马上把现金流控制住,可能要降薪、要开人,而那 100 是无论如何都能留在你身边继续打仗的。

所以说,做最坏的打算,是为了不可回避的风险。

只要你在创业的路上足够长,所有的「天灾人祸」都可能会发生,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把最坏的打算全部都考虑进来,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创业是九死一生,越早预料到死亡的点,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因此创业者不要惧怕失败、困难,要抱着迎接困难的心态。

分享:宋晨枫

编辑:小三哥,Stella,SanjiMusk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geekpark.net/news/256185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